本届金马奖台湾电影成绩不如预期理想,少数“立委”主张停办金马,“文化部长”龙应台坚决反对。台湾《新生报》12月1日发表社论指出,金马奖不能“因噎废食”,更不可“蠡瓢测海”。排除不必要的困扰,我们支持金马奖继续办下去,而且要越办越精采。
社论摘编如下:
本届金马奖台湾电影成绩不如预期理想,少数“立委”主张停办金马,“文化部长”龙应台坚决反对,表示金马奖树立的专业是“台湾的宝贝”,最能代表台湾的招牌之一,不能停办。导演侯孝贤深具同感,希望政治人物不要为了政治目的,抹煞了艺术价值,别把格局愈做愈小。不错,确是这样,否则法国颁授李安文化艺术骑士勋章,岂不成“顶级傻蛋”。
今年台湾参加影片很多,只得到两项大奖,民众心中难免有失落感,由“立委”说出这些重话,反而显现“小家碧玉”的味道。任何参加竞赛的人,没有不想得奖,落选原因很多,值得检讨与充实,今年失之交臂,安知来年不奖落你家。得奖固然得意,失奖也无须失意,失败往往是成功的契机,也是下一次夺魁的转捩点。得奖与否,无关台湾影片的成就大小,台湾自己主办金马奖,能将大奖颁给其他地区参赛者,更彰显出评审人士的公正与客观。
这场金马奖,台湾虽输掉奖牌,却赢得国际肯定,不仅评审团获得好评,而且“价值观放大”。冷静观察,诺贝尔奖和威尼斯影展的奖项得主不一定非瑞典人与意大利人不可。我们该把胸襟放大、视野放宽,别的地区影片得奖,也是我们的骄傲,诚如英国广播公司(BBC)的界定,金马奖相当于“华语奥斯卡奖”,像这样重要的奖项,谁得奖,都是我们“最高荣誉”,我们要无私地领导亚洲影片走向世界舞台的尖端。
但过度的“保护主义”,会使台湾失去竞争力,有些政治人物眼光浅短,喜欢在鸡蛋中挑骨头,结果骨头没有找到,弄得自己身疲力竭,大家白忙一阵,浪费社会不少珍贵资源。
金马奖不能“因噎废食”,更不可“蠡瓢测海”。排除不必要的困扰,我们支持金马奖继续办下去,而且要越办越精采。不过,今后要特别注意几点:首先,要为台湾参选影片把关,严格审查参选影片的内涵与品质,着重其文化品味和独特创意,在质不在量,在精不在多,宁缺勿滥,入围影片一定要有厚实条件,散发出难以抗拒的吸引力、挑战力和震撼人心的启发能量。
其次,民众要有充分雅量和挫折忍受力,胜败乃兵家常事,输掉奖项,不能输掉信心与勇气,许多举世闻名的杰出演员,终其一生,临老时才戴上皇冠。得奖的早和得奖的晚,都是一样的,台湾要有不败精神,毕竟我们得过大奖,不可能年年得大奖,只要懂得发挥自己实力和冲劲,迟早会攀上更高的颠峰。
最后,我们必须点出,有位“立委”一方面主张停办金马奖,一方面又建议金马奖不应设限于华文市场,应对全球开放。不知道哪一句话算数,或许她自己也搞不清楚。我们认定,艺术不要含有太浓厚意识型态在内,目前还是以“两岸三地”为宜,俟行有余力,再来跟奥斯卡奖相抗衡不迟,当局应有规划台湾电影呈现更卓越非凡的贡献。
[责任编辑:张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