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第四通”新闻交流是台湾海峡基金会董事长江丙坤日前率领台湾媒体参访团,在北京人民日报社提出的概念。美国《世界日报》昨天发表社论说,两岸新闻交流更具有信息交换以及观念沟通的附加功能,非仅有利于两岸对信息的需求,更有利于消除两岸人民的隔阂,增进两岸的理解。
社论指出,两岸交流显然还有很多可以经营的空间,特别是两岸间的文化交流。马英九呼吁两岸合编辞典可以预见影响深远;但若论及时效应,可能远不如两岸流行文化的交流,新闻媒体正是流行文化的载体,也更能深入人心。
就现代开放社会和网络世界而言,这是一个信息大通的时代。两岸间的新闻交流原不存在争议,也不宜设置障碍。
在江丙坤出访大陆前,台湾当局先行通告大陆驻台记者可不经申请前往其它县市采访。就台湾而言,是释出善意的具体作为;但台湾标榜的正是言论自由和新闻自由,何以此前碰到大陆媒体就有特殊待遇,另为设限,难道新闻自由有两套标准?一言以蔽之,这正是两岸互信不足的写照,而且设限者还振振有辞。
社论说,无庸讳言,台湾对大陆媒体并不友善,不少绿营人士的戒严心态既视大陆媒体为“统战工具”,又怕大陆媒体采访人员负有其它“打探情报”的任务。两岸新闻交流在岛内不是不存在如何设限的争议。
两岸新闻媒体所以还得等到“三通”之后,以“第四通”之名推动交流,其实很政治,有如台湾当局当初视“三通”为筹码的心态,以为这也是和对岸讨价还价的筹码。
社论最后说,两岸新闻交流必然会在各个层面产生正反两面的影响,但两岸媒体均应体认到舆论导向的作用,责任和义务也相对重大。
[责任编辑: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