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   经济

台湾废ECFA小组之后 挑战才刚开始

2017年02月21日 08:43: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台湾《中央日报》网络报21日发表评论说,媒体报道台当局“经济部”ECFA小组遭裁撤,引起议论,虽然官员立即澄清,但也间接证明了两岸经贸谈判和官方往来停摆,是蔡当局的“新常态”。

  台湾新当局上台后,负责统筹服贸、货贸谘商、产业合作交流等策略规划的临时任务小组业务量骤减,可以理解;但这个当局口称“将继续推动两岸协议监督条例‘立法’”,却将ECFA小组归建原单位,是否意谓除了安抚工商界情绪之外,无意进行后续谈判?两岸交流由经而政,海基会、陆委会也同样业务量骤减,是不是也应该一并裁撤?

  话说回来,两岸经贸谈判停顿最大的受害者还是台湾人。去年台湾经济增长率能够保一,主要归因于第四季出口回温,其中对中国大陆与香港的出口成长最多,达18%;中国大陆是台湾最大出口地,去年台湾对大陆及香港地区顺差达670亿美元,可以说台湾经济得以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可惜的是自从服贸协议卡关,台当局愈来愈难为台商争取更好的贸易及投资条件,无法让台湾在这波出口复苏之中获得更大的收益。

  虽然台当局冀望推行“新南向政策”填补空缺,但事实上,由于近年大陆工资水准上涨,以及东盟市场进一步整合,台湾对东盟投资及贸易量早已逐年成长,台湾是泰国第3大、越南第4大、马来西亚第4大、印尼第10大外资来源地,现在最需要做的,是积极解决台商在当地遇到的困难。尤其是欧美市场黑天鹅乱飞,全世界都在加码东盟,台湾中小企业很难得到额外租税优惠,这种情况下,自由贸易协定更形重要。

  台湾主要贸易对手韩国已于2007年与东盟签署FTA,10年间出口成长约500亿美元;2010年东盟-中国大陆FTA启动,对东盟的平均关税从9.8%降至0.1%,目前已成为东盟最大贸易伙伴。相较之下,台湾面对东盟关税壁垒,很难与韩国等对手竞争,终将促使制造业外移东盟成员国或与其签署FTA的中国大陆等地设厂。

  文章认为,台当局应当尽力替厂商清除障碍,让厂商能在世界各地自由投资及贸易,自由选择最佳资源配置,而非替厂商做决策。台当局一任只有四年,在换届选举前就必须提出政绩,容易倾向寻求短期政策成效,有些时候却和厂商的永续经营目标冲突。

  新当局上台已满9个月,除了对大陆喊话提出各种要求之外,很少积极替台湾人在国际上争取权益,大至台塑、小至渔民皆然,实在令人遗憾。期盼台当局认清台湾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主要竞争对手,积极与主要出口市场洽签经贸合作协议,东南西北向都好,只要对台湾人民有利的,都要努力争取。

[责任编辑:李杰]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