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联合报》29日社论说,台股周一盘中一度冲破万点天险,距离上次破万,竟已暌违15年之久。但这次投资人丝毫没有以往大肆庆祝的激情,毕竟这波热潮是外资主导,许多岛内散户还来不及进场。再说,“股市上万点”的口号早已喊烂,15年的漫长等待,即使即将攻顶,人心也凉了。
股市上万点,是台湾股民的希望,却也是诅咒。台股上次破万,是在2000年4月11日,以10068点收盘。那年3月,陈水扁以“投票给阿扁,股市上万点”的口号缔造首度政党轮替,4月股市的破万演出,被解读为“庆祝行情”,股民欢腾。然而,民进党当局随后一连串倒行逆施,核四停建又复工,两岸关系险象环生,社会信心崩溃,至次年10月3日,股市竟跌到只剩3446点。从此,“股市上万点”变成梦魇,是投资人心中的痛,也是政治笑话和经济魔咒。
2008年马英九竞选时也曾大打经济牌,喊出“万点不是梦”及“上看两万点”的口号;他就任时,股市已上探9295点,外界以为“股市上万点”的阿扁魔咒很快就可以打破。谁料,马团队施政犹豫瞻顾、缺乏进取,再加上民进党的极力杯葛,“破万”的希望随即幻灭。更棘手的是,马英九第二任“复征证所税”处理失当,投资人信心溃散,台当局威信也深受打击。及至近两年频繁的社会抗争及太阳花事件冲击,社会氛围转向“分配正义”,反富情绪高涨,经济议题失去理性处理的空间,股市的消长也就难再获得关注了。
近在咫尺的股市万点,台湾却整整花了15年才有机会匆匆一触,股民丧失攻顶的热情,自然可想而知。但撇开“史上最冷”的万点行情不谈,人们更该问的是:台湾这15年究竟怎么了?这滑坡的15年又意味着什么?
15年,蓦然回首,正是陈水扁执政的8年,加上马英九的7年。简言之,这段期间,台湾在政治上走入民主常态化的政党轮替,在经济上却陷入互相拉扯的泥淖,朝野激烈争夺政权,却失去为经济注入新动力的能力和视野。在这种情况下,台湾政坛上演的只有争、反、拖的戏码,有一方想要往上爬,另一方就会千方百计把对方绊住、拉下;如此,整个台湾经济一路倒退噜,股市花了15年站上万点,又何足为奇?到最后,当政治沦为朝野互相报复与拉扯的工具,浑忘为人民解决问题的初衷和共识,自然就形成了“政经双输”的局面。
不同世代的台湾人应该如何理解15年的概念呢?往前数15年,大约是太阳花世代正要进入小学的年纪,大约是野百合世代摩拳擦掌踏入政界的年代,大约是近几年退休者正当50盛年的好景;而匆匆15年,许多人的人生憧憬伴随台湾的政治硝烟和经济下滑倏忽消逝,留下的只有焦虑。
事实上,只要看看今天朝野争议的话题,就不难理解15年的原地踏步是怎样的荒芜景象。核四该不该建,台湾30年前就有过激辩,当时台湾地区领导人蒋经国及“经济部长”赵耀东决定暂缓执行,理由是当时电力备载容量高达50%;后来李登辉任内决定动工,陈水扁下令停工又复工,到马英九任内又在林义雄绝食的压力下封存。这种“你推我挡”的打摆子决策,台湾平白虚耗了30年光阴不谈,还浪费了数千亿元(新台币,下同)经费;请问,朝野谁能说自己无愧?
再看大巨蛋,1995年陈水扁在市长任上成立“巨蛋催生小组”,历经4任市长,至今已超过20年;现在,大巨蛋已从计划蓝图变成实体结构,却又碰上柯文哲提出“拆蛋”之议。除此之外,上至“总统制”或“内阁制”的“修宪”问题,中如台军征兵制或募兵制的摆荡,下至高中历史课纲的内容修改等,朝野始终站在两极对话,而不向中间寻求共识或和解。这种不求“解决”的争辩,动辄耗掉台湾十几、二十年的时光,人民挺蓝挺绿又有何差别?
台股15年跨不过万点指数,反映了整个台湾社会漫长的迷失。一开始人们还知道共同的目标何在,然后大家失去了站在一起的情谊,接着共同体的成员反目成仇,互相干扰与诅咒,最后大家统统忘了要如何携手前进。这个毫无激情的万点行情,人们坐视外资在台股翻滚而无动于衷,说明台湾还没脱离登顶的碎石坡。
[责任编辑: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