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台湾“立法院”经济委员会通过冻结台当局“经济部长”张家祝明年度的年终奖金,至于经建会主委管中闵的年终奖金,“立委”们表示也将在审查经建会预算时提出相同的提案,以让“阁员”知所警惕。
台湾《工商时报》2日发表社论指出,经济委员会以台当局“经济部”对总体经济的治理能力有重大问题为由,提案将部、次长年终奖金先删一半,再冻结一半,等到经济增长率连续两季超过3%,或失业率连续两个月低于4%,再予以解冻。最后在“经济部长”张家祝一肩承担下,次长们的年终奖金幸而得以保住。
台湾“立法院”冻结台当局“经济部”、“经建会”负责人年终奖金,这并非第一回。去年此时台当局“经济部长”施颜祥、“经建会”主委尹启铭的年终奖金也遭冻结,理由是台湾景气太差,负责经济事务的官员们必须待经济增长回升到一定水准,并经“立院”经济委员会同意后始得动支。
对于冻结“阁员”年终奖金,“立委”们长期以来的论述不外是劳工日子难过,台湾“经济部门”首长自应苦民所苦。这个论述诚然有理,但台湾近年经济表现不佳,实与国际景气有绝大关系,面对欧债危机及全球景气低迷,台湾的财经官员纵有经天纬地之才,恐亦无扭转乾坤之能,以此责之,未免太过。试问当上世纪70年代二次石油危机时、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时,以及2008年金融海啸袭卷全球之际,经济实力强如美、欧,亦复如何?他们有冻结“阁员”的薪资吗?
依去年底“立院”经济委员会的决议,只有当今年台湾经济增长率达到经建目标3.8%,台湾“经建会”主委与“经济部长”两人才能领年终奖金。然而国际景气瞬息万变,若以这个经建目标做为领年终奖金的标准,莫说台湾“阁员”领不到,韩国、新加坡、香港、日本也全都领不到。
社论说,台湾“立法院”必须明白,台湾高度依赖外贸,长期以来商品及服务输出占GDP逾七成,国际景气深深影响台湾的经济表现。一位“经济部长”、“经建会”主委任内,最重要的工作并非去保二、保三,而是去改善台湾的投资环境、提升台湾的经济体质、建构台湾十年甚至二十年长期的经济发展蓝图,而这些工作绝对不可能立竿见影。一位让人怀念的“经济部长”、“经建会”主委,并非在任内创造了多高的经济成长率,而是为日后台湾留下多少典章制度,为台湾留下多少经济资本。
社论还指出,观察近半个世纪的台当局行政部门,我们会发现致力改革者,为台湾日后经济留下典章制度、经济资本者,任内未必年年缴出漂亮的成绩单。例如上世纪70年代孙运璇出任台湾“经济部长”,碰上石油危机,1974年、1975年经济增长率降至1.4%、4.9%,然而我们能因这两年的经济表现不佳而否定其贡献吗?再如上世纪80年代碰上二次石油危机的“经建会”主委俞国华、2000年碰上网路泡沬破灭的“经济部长”林信义,彼时台湾经济皆出现罕见的低迷,但能因此责怪他们治理能力有问题吗?
社论认为,近半世纪以来,孙运璇、俞国华、林信义三位皆是令人尊敬而有远见的台当局经济官员,但如果用今天“立法院”冻结官员年终奖金的思维,那么孙、俞、林这三位首长当年恐怕也领不到年终奖金,试想这样合理吗?观察各国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可以发现,大凡经济体在荜路蓝缕的年代,总是出现一些大格局、有远见的官员,他们不拘泥于一、两年的经济变化,而是放眼10年、20年的经济消长。以台湾“立法院”今天这种冻结官员年终奖金的思维,极尽羞辱官员之能事,哪还留得住有远见的官员?而不能留住有远见的官员,台湾未来的经济还有何希望可言?
社论说,台湾自2000年政党轮替以来行政主管部门改组频繁,民进党执政8年6易经济主管部门负责人,而国民党执政迄今5年多竟也换了四任。每位经济主管部门负责人上任之初虽多有理想,但在政治现实下,终其一任所能做的就是去执行一些短期振兴经济方案,而把土地规划、财政纪律、产业结构及经济体质调整这些攸关长期实力的工作留给下一任,任任如此。台湾近年经济成长之所以经常落居亚洲四小龙之末,实为10多年来不着眼于长期政策使然。近年“立法院”不以长期发展思维责之,反而又以短期经济能否保三、保四作为年终奖金发放的标准,其短视程度又更甚于“行政院”矣!
社论认为,台湾10多年来的经济之所以每况愈下,经济表现与韩国越差越远,实因“行政院”与“立法院”过于专注短期的经济表现使然。然而今天的民生疾苦,岂非昔日长期政策失算造假的后果。若今天我们还不着眼于财政纪律、土地规划、人口老化、产业结构等长期政策,5年后、10年后台湾经济的低迷又该怪谁?届时难道又要台湾行政主管部门再提振兴方案、然后再冻结官员年终奖金?长此以往,不必有未卜先知之能,亦可算出台湾的经济破败之日,已为期不远。
[责任编辑: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