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   经济

重视岛内农业 打开农村与土地新视野

2011年07月14日 08:27: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台湾《新生报》针对岛内农业与土地规划的问题,发表社论指出,台湾农村的问题,并非一日之寒,近年来台湾出现的土地政策以及地方产业政策对农业的冲击不得不正视。当粮食安全、食品卫生、环境保护与健康保健成为当代重要的议题之际,确实有需要重新打开对于农业与土地更为丰富的理解与视野。

  社论摘编如下:

  去年的7月17日,农运团体与来自大埔、相思寮、湾宝、二重埔、璞玉、土城等面临土地征收的农民,一起夜宿凯道,要求“圈地立即停止”,并且象征性地在凯道上种满了“凯稻”。一年之后,农民预计在这个周末“重返凯道”,持续地向当局发出农村的声音。

  台湾农村的问题,并非一日之寒。土地征收的争议,终于又拉高了对于农业与农村问题的关切。土地征收的争议,不仅仅是行政程序的瑕疵,同时凸显的是城乡规划民主参与的问题,以及长久以来我们如何对待农业与土地的方式。

  经济成长俨然是每个地方政府念兹在兹的施政目标,土地政策以及地方产业政策在经济成长的大旗之下,沦为附庸或者迷失方向的领域。土地不被视为小区文化、生活质量与地方认同维系的所在,在经济政策的附庸思维底下,沦为不断翻售的商品,以及地方政府提高财政收入的金鸡母。而地方的产业政策也因此失去了动能与想象力,一窝蜂的工业园区、科学园区与浮滥的都市计划,不断地让地方变卖家产,农村也从此不再农村。

  在这个过程中,地方民众对于在地生活的愿景被压缩,地方认同与农村价值的信念被瓦解,更严重的是,小区居民的反对声音也往往因而淹没在“繁荣地方”的殷殷期盼中。地方政府在过时的“土地征收法”的护驾之下,以“区段征收”之名,即使没有透过适当的地方说明与协商,在毫无共识的情形下,也可以强渡关山,一意孤行。

  在缺乏适当的民主参与和协商管道之际,农民积极寻求自力救济,透过相互的集结与串连,引起社运圈广大的回响与支持,农民要为自己的家园以及农村的价值发声。

  曾几何时,农村成了残破、落后的象征,农民的自信再三地被剥夺。在“以农业培养工业”的发展思维下,我们事实上在一步步地遗弃农业、放弃农村。不仅仅从土地上将年轻的劳动力从根拔起,丢进无情的城市劳动力市场中,农业在经济成长的迷思中也沦为聊备一格的经济范畴。

  当粮食安全、食品卫生、环境保护与健康保健成为当代重要的议题之际,我们确实有需要重新打开对于农业与土地更为丰富的理解与视野。农业与土地的价值不该只是经济成长报表当中的产值数字,当代社会经济生活的目标更不只是盲目地追逐狭隘的生产毛额的提升。

  凯道上的农民,透过行动告诉我们,农业与土地的价值不仅如此,这是一个关于吃什么、怎么吃、如何生活、追求什么的生命哲学与社会价值命题。当我们把焦点置于饮食、健康与环境与农业之间的密切关系之后便会很容易发现,农业不是附庸、农村也不再是落后的象征,它是一个社会的根,也是一个亟欲迈向进步文明的社会,最基本而关键的课题。

 

浏览精彩评论 进入评论频道

[责任编辑:张洁]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