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   经济

高雄港排位再跌 台湾经济七年来变钝变弱

2007年10月15日 08:56:00  来源:
字号:    


  台湾《联合报》日前发表社论说,高雄港在全球港口排名将再跌两名,一般人也许不会有太多感觉,毕竟近年大家对“衰退”二字已熟到麻痹。但如果问:那些不再到高雄装卸的货物都到哪去了?那些掉头而去的货船还会不会回来?真相将残酷到让人无法漠然以对。

  由于竞争力衰退,高雄港货柜装卸量今年将由全球第六名退至第八。其实,早在年初,航运界即已预言将有此结局;不幸言中,是因为扁当局根本未做任何努力来挽救形势,只是眼睁睁看着高雄港一路往下掉。

  社论说,台湾经济愈衰颓,扁当局即愈向政治黑洞挖掘魔力;“入联”、“正名”及“去蒋”愈成为执政主轴,“台湾走出去”的调子唱得愈高亢,台湾偏离世界经济的航道也就愈远,变得愈孤单。这种“经济冷、政治热”的恶性循环,已长达七年多,且一日恶化一日;想要寄望民进党带领挣脱这个泥淖,看来已无可能。只消看,陈水扁家族发生贪渎弊案之后,他连喊了几年的“拼经济”口号都弃而不提,即可知这个当局基本已放弃经济。

  2000年时,高雄港还是全球排名第三的热门货柜港,仅次于香港和新加坡。民进党执政七年来,高雄连退了五名,先是输给釜山,再败给上海,然后被深圳赶过,今年则是鹿特丹和杜拜。紧追其后的宁波和青岛,明年随时可能超越它。这页沧桑,其实就是台湾经济滑坡过程的一个缩小舞台:高雄港原是一个主客观条件优越的大港,但扁当局的封闭政策糟蹋了它的优势,夜郎自大的两岸政策则耗丧了它的机会。

  社论指出,试想,作为一个东亚小岛,台湾最大的利基,除了深厚的自由经济基础,就在南北转运便利及可以作为大陆的辐射脐带。但多年来,主政者非但不珍惜这样的优势,反而不断自我阉割。当年李登辉提出“戒急用忍”政策,使台湾发展为“亚太营运中心”的大好机会付诸流水,这是台湾首度错认航道;接下来,陈水扁七年半的“积极管理”及反反覆覆的“正名制宪”,无能与非理性的“治国思维”夹缠,更将台湾带向困顿及封闭的死胡同。

  文章说,如今,中国大陆沿海港口从南到北逐一布建完成,从所谓“北大上青天”,到如今连厦门、福州等老港都面貌一新,进出世界工厂的货物皆经由新航线直接运往世界,何止高雄港的地位节节败退,基隆港早跌到四十几名外;这几年,频频听到国际航商撤出台湾的消息,主政者何时对此表示忧心或关切?但如果连大陆台商的货物都不再经台湾转运,所谓的“境外航运中心”将名存实亡;失去境外,也没有中心可言了。

  高雄港的褪色,其实是一个寓言。这些年来,民进党在高雄市着力最深,投入最多资源,也巩固了一块最坚实的基本盘。这样的投注和建设,虽使高雄对内而言变得更“绿”,却未能带动它的对外发展;包括选择建在港区的流行音乐中心,也是在削减高雄港的发展能量,来搬演内部的政治金光戏。民进党这种思维模式,不仅将台湾从一个“外向型”的开放经济变成“内向型”的闭锁经济,也把台湾经济的蓬勃活力变钝变弱。

  社论指出,民进党是带着台湾人民对许多“世界第一”头衔的骄傲而登台;经过七年半,光荣逐一剥落,自豪变成唏嘘,期待只剩失望。

  社论最后说,漂亮的口号,鲜活的语言,已无助于纾解台湾的经济困境;因为,人民已看穿:一个掐住自己咽喉的人,不是勇敢,而是愚昧。  

 

 

[责任编辑:张弛]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