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   经济

中时:政商本应分际 岂能为自己“立法”省税 

2007年09月17日 09:44:00  来源:
字号:    

  据报载,台湾“行政院”“前副院长”蔡英文在卸任短短数月后,即转换跑道,转任宇昌生技公司董事长。宇昌公司在成立之初,即传来业务上与参与人员上的好消息:就业务而言,宇昌已获全球最大生技公司Greentech若干新药之技术授权,最快三年后可在全球上市,故在未来预期收入上颇为可观。就参与人才而言,该公司获得“中研院长”翁启惠、“中研院士”何大一、陈良博、知名企业统一及永丰余的加入,又得到“前中研院长”李远哲、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等大老的支援,将来也可能出任董事或顾问,几乎是黄金级的阵容,恐怕羡煞许多民间的小公司。 

  台湾《中国时报》16日刊发社论指出,宇昌公司能够跨出生技产业的步伐,对台湾而言当然是好事。但是在此新闻事件中,我们也不得不从体制面与伦理面,检视一下宇昌公司背后的政经脉络。三十年前,孙运璇、李国鼎等人也是堪称台湾科技教父级的人物;他们亲手规画新竹科学园区、吸引外商进驻、派员赴海外吸收半导体经验、最后再资助开创台湾的资讯产业,都是居功厥伟。孙运璇与李国鼎等人的做法,就是“型塑环境、寻觅人才”,但是自己却绝不与产业利益沾边。像张忠谋与史钦泰等科技人才,其实都是当初由当局礼聘搭上电子高科技列车的。三十年后电子相关产业在台湾开花结果,孙、李两位科技教父都堪称是“但开风气不为师”。这样的政商分际不但是当局扶持产业之所当为,也是政治人物操守与修为的实践。 

  可是我们细观宇昌公司的情况,却发现其与早年的政经模式截然不同。据了解,蔡英文自己在宇昌公司也有大量投资,若是如此就显然不是开创台湾生技产业的局面而已。如果当年李国鼎先生也自己在新竹科学园区投资一家电子公司,再取得美国若干专利授权,那么其作为就不是“不为师”,而是“身先士卒”。果真如此,李国鼎今日的评价,不但要大打折扣,甚至是负面居多了。 

  社论说,科学家愿意为台湾生技产业尽力,这也是好事。这些科学家将来可能是公司经理团队、可能会得到授权金、可能会在学术研究之外参与公司业务,这也都可以理解。但若将宇昌生技公司未来的营运发展,与今年六月蔡英文大力游说通过的生技产业发展条例合并来看,我们就难以认同了。前述生技条例是今年六月在“立法院”罕见地径付二读通过,其内容最主要就是要对生技产业免税。该条例一共仅十三条,前面四条多为名词定义,其第五至第八条指出,生技新药产业之研发与人才培育支出三十五%可抵营所税、其超过前两年平均数者甚至可抵五十%;其新募股票价款二十%可五年抵减营所税;其高阶专业人员与技术人员之技术股票,则免计入当年综所税与营所税;其科技专业认股价格可以低于票面金额。凡此种种,若仅是为不知名、不特定之生技产业而设,或许还勉强说得过去。但是,当参与游说的蔡英文与翁启惠自己变成受益最大公司的董事长与董事,他们将来也可能是技术股认股人、股票溢价受益人、或红利收受人时,难道没有一点利益回避的问题?宇昌公司刚刚成立就得到世界最大药厂的授权,其中难道没有一点蹊跷?卸任“经济部长”都有旋转门问题,难道卸任“副院长”没有?科学家与卸任官员就可以这样为自己“立法省税”? 

  社论表示,平心而论,蔡英文从政多年,外界风评不恶,咸认她是位头脑清晰、精明干练的行政人才。但我们也无法对政商分际应有的底线视而不见。同理,翁启惠、李远哲等人对台湾生技产业的关心也是有目共睹。但是科学家再怎么单纯,也不能合理化结合卸任官员为特定对象游说租税减免。三十年来,台湾出现过不少科技教父级的人物;他们都曾以但开风气不为师的气度,为台湾的科技环境努力。他们一路“保持距离”,或许会使得台湾的产业发展路程坎坷一些,但在政治伦理的自我规范上,却也是唯一一条坦荡的正路。当年的科技教父当然也知道有其他捷径,但是他们都“非不能也,不为也”。我们珍惜“蔡副院长”得来不易的名誉,乃有是论。

 

 

 

 

[责任编辑:张弛]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