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工商时报》1日刊载社论说,倡导自用住宅土地增值税优惠税率适用放宽为“一生一屋”记者会上,当被询及政策调整偏袒富人,对无力购屋之升斗小民并无帮助时,“财政部长”何志钦回答,一生一屋政策是让中产阶级换屋的梦想容易实现,至于民众买不起房子,并非“财政部”所能解决。果然是学者从政,回答问题如此直接,如此诚实,一点都不拐弯抹角,一点都不油腔滑调。的确,民众买不买得起房子,主要应该问自己是否够努力赚钱,也是否愿意牺牲其它欲望专心购买房屋,不能全部怪罪“财政部”的施政与决策。但若说民众买不起房子,“财政部”乃至当局一丝丝、一点点责任都没有,恐怕也非持平之论。至少如果“财政部”能够妥善利用租税工具让房地产涨幅不要如此惊人,有工作、储蓄能力与意愿的民众即使短时间无法购屋,持之以恒也可以买得起房子,如果整个行政团队可以把经济搞得好一点,民众财富增加快一点、多一点,也可以轻松、早些买下自己的房子。
社论认为,民众买不买得起房子,应该从供应与需求两个面向来探讨。就需求面而论,影响、决定民众买不买得起房子的因素太多了,包括是否祖上有德含着银汤匙出世、赚钱的本领如何、是否有沉重的家累,以及是否愿意牺牲其它偏好与兴趣专心集中资源购买房子等主客观条件。众所周知,每一个人的出身背景、智能与能力、体力都不相同,甚至身上的负担也不相同。有些人根本不用烦心房事,一生下来就有大批的房地产可以继承。有些人有富爸爸,虽然没有大批房地产可以继承,但衣食无虑,可以就读好学校,找到好工作,很快赚足买下房子的银子,或者富爸爸可以补助大部分。但很多民众,不但没有可以继承的房地产,没有富爸爸,可能家中始终一贫如洗,或者先天智力、体力即不如他人,不但不能好好读书,好好工作,即使有个糊口职业,待遇不佳,勉强领了薪水,养家活口外,还要扶养堂上老父老母,如何能够凑足费用买屋?这些因素,坦然言,都只能由民众自行负责,一点都不能怪罪、归责“财政部”或当局。十来年前,曾经有所谓“无壳蜗牛”走上街头,睡在忠孝东路街头上,抗议房价太贵买不起。虽然引起很多民众同情,但也有旁观者嘲讽,该工作的时候不工作上街头,活该买不起房子。我们认为,因为当局控制物价无力、无效,导致房地产价格一飞冲天,理应接受民众质疑与批评,其它方面,民众买不买得起房子,大部分还是要检讨自己。
但若从供应面,也就是房价太贵以致民众买不起来检讨,我们认为当局多少要负些责任。就以上面所称的无壳蜗牛抗议物价、房价太贵为例,当局即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虽然,两次国际石油危机造成全球物价大涨,岛内房地产售价也由一平米平均二、三万元,飞涨至一、二十万元,以及随后的三、四十万元,大多数民众虽能理解国际性通货膨胀很难避免,但当局后知后觉以致物价风暴转眼侵袭全台,尤其房地产价格因而一夕数变,甚至造成一般收入者高攀不上,当局控制、平稳物价无力当然难辞其咎。即以现在台北房价高涨为例,每位市民要不吃不喝达九年以上才能买下三十三坪栖身之地,虽然买屋人自身财力不佳是主因,但物价、房价飞涨,当局能够说毫无责任?退一步言,台湾的不动产交易是在自由经济市场上进行,价格涨跌完全受制于供需因素,不应归责“财政部”或台当局,但必须指出,近十几年来,当局停征证券交易所得税及土地交易所得税,买卖股票及土地赚钱不用承担任何税捐,当然鼓励有钱人热衷,甚至热爱股市、房市投资买卖,在钱滚钱、钱赚钱铁律下,炒热、炒高了股市、房市行情,也制造了大批身价上亿富人,在富人积极买进,价格随之上涨,利润也随之扩大,又再鼓励富人进场炒作的循环刺激下,台湾的房地产行情岂有不涨道理,“财政部”税制不健全,又岂能推卸无法防止于先,又不能避免推波助澜于后的责任?
社论最后指出,民众买不买得起房子,首先要问民众是不是勤劳赚钱,是不是毅力坚定;再来要问当局是不是提振景气,让全民财富增加具备购屋能力;也要问当局是不是能够稳定物价,让房地产行情维持在应有水平而非望之生畏的天价之上;当然,税制如果健全,贫富差距即不会如此悬殊,房地产行情的飙风也可以有效抑制,那时,再买不起房子,就不能抱怨、怪罪“财政部”及台当局了。
[责任编辑:张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