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中国时报》5日发表评论说,此次台湾选举无论地方大街小巷,几乎听不到选举的“主题歌”。印象中还是20年前的《爱拚才会赢》曾经喧腾热闹一时。对照此刻的选情冷清,一如台湾民主选举的温度,有一种难以形容彷佛事过境迁的萧条。有谁知道,这次蓝绿橘阵营的竞选总部,都在播着什么歌?
社会文化基于特殊的事件引发“集体情怀”,常以某种主题歌的方式呈现,风气普世皆然。法国恐怖爆炸案发生后,政治面的反应为求多方顾及反而谨慎保守,文化艺术手段则更多元抒发了人们的悲伤愤怒。当中特别有好几首纪念歌曲在网络上传颂,跨越了语言国界。历来特别是体育赛事及各种庆祝活动更是如此。主题歌曲因其“情绪发抒、感染扩散”最为直接,往往体现着一个社会的集体悲喜。
台湾这些年渐渐失去“主题歌”了,显示台湾社会某种精神价值上的集体破碎,再难成歌且无从共鸣。许多人对于“中国与台湾、历史与土地”彷佛心感定位不明、怀有悬忧。
这种失去主题歌的社会能力,不只反射在政治意识层面,纵观台湾社会人心角落几乎都各有所属领域的失落与荒芜,难以集体成歌。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主题歌本身。包括连结大众日常生活的影剧文化,台湾也几乎失去了主题歌的流行市场。
全世界流行音乐当中OST(Original Sound Track)一向在市场影响力动见观瞻,以一首主题歌曲摄取了一整部戏剧的精髓,也深深系住了观众的情绪和向心。台湾早年的戏剧也几乎是一部戏与一首主题歌(或片尾曲)“相互捧红”,带动收视与传唱的热潮。但这种大众文化投影的基本型态,也几乎在近10多年的台湾消失殆尽。
社会中难免有诸多潜意识交相复杂,价值爱恨彼此牵引,每一个当代的文化创作始终以此做为最自然的创作养分。台湾从50年代前后,社会的集体苦难与命运流离显现在台语歌曲中的悲情,成为深邃幽叹却又动人无比的基调。80年代台湾经济起飞、台商走向世界,《爱拚才会赢》、《向前行》各种积极振奋的曲风应运而生;在此同时,台湾包括民歌及各类流行音乐风格,也领先扩散至大陆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各地。台湾这片土地的美好,以流行音乐成为最具代表性的主题曲。
但就如一场过眼即逝的繁华落尽,也就这10多年来,如今的台湾音乐圈也已经渐渐褪色到华人市场边缘。只有极少数的个人点状攻坚,文化的真正影响力难以成面。年轻新创作若不是只剩个别幻梦,反映出的台湾社会最多也是“压抑中的小确幸”,完全没有可以称为“主题歌”的集体形式与感染动力。
纵使是牵动着台湾今后命运的总统大选,各种宣传形式上虽说肤浅但仍必要的聊备一格,却是连简单一首竞选的“主题歌”也乏人在意、无人传唱了!人人都说“选情冷清”,但这冷清的原因也不就是文化表现能力的空洞,失去了对于民主选举本质的热情,甚至连可望胜选的阵营一方也同样苍白,无力歌颂。
台湾失去了自己的“主题歌”已经很久很久。国民党执政8年以权力吟唱的最终,竟然只剩下几声甚至无法成音的叹息而已。倘若民进党真的即将轮替,又会为台湾带来下一首什么样的主题歌?依然还是台语歌中的悲情曲调,人们只能继续在苦难中默默指望某一个幸福未知的明天?
[责任编辑: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