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联合报》18日社论指出:由于自觉胜选在望,民进党最近频频高举“新民意”的大旗,阻挡台当局正在进行的各项议案,诸如陆生纳保、陆资投资IC产业及紫光参股封测三厂案、“立法院”改革案等皆受阻。这样的高姿态,摆明了“我才有资格处理”的气焰,殊不知,民进党今天的种种杯葛,其实将成为蔡英文未来执政的路障。
民进党的“气盛有理”,固有民调数字作为倚恃;但一旦取得政权,这些高民意背后的高期望,就会变成检验民进党施政的高指标。问题是,台湾积20年之沉痾,到了蔡英文手里,是否就能迎刃而解,只怕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在野者批评容易,指着病说病简单;但执政者必须步步为营、慎谋能断,要开出解方治愈痼疾则相对困难。届时,民进党若没有足够的才智,却一副倨傲自以为是的姿态,台湾民众受得了吗?
今天,如果再谈蔡英文的“最后一哩”,只怕太陈腔滥调;今天人们应该讨论的,是蔡英文的“第一哩路”将是如何走法。这点,无论是蔡英文或民进党,其实都没有提出太多暗示,遑论答案。近一年的选战,一直是隔空喊话、高来高去的虚招,如今距离选举仅剩不到30天,朝野还办不成一场政见辩论,选民就算相信“政党轮替”的魔术效果,以为蔡英文当选大家明天就会更好,但蔡英文自己相信吗?
蔡英文的能力、性格和信仰胜任民进党主席,是一回事;但她的能力、性格和信仰是否胜任“中华民国总统”,则是另一回事。最大的问题在,过去4年,她领导的民进党是以阻碍台湾发展的手段来积累自己的勋业,其中,有些战略杯葛的逻辑是违背台湾的集体利益,有些反对的理由是不符合时代的进步价值,有些手段则是短期操作而未思及长期后果。这些,是在野党可以任意挥霍的无本生意;然而,一旦执政,民进党要如何运用在野者的杯葛逻辑使台湾顺利运转却不陷于自我矛盾?
我们试将民进党未来可能遭遇的“自食其果”的挑战分成几类:第一、属于眼高手低型的问题: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向来不是民进党的长项,却是民众评价台当局效能的敏感指标。以目前经济“保一”困难、而国际大环境欠佳的情况,蔡英文能拿出什么灵丹来提振经济,是一大挑战。包括民进党领军让“核四”封存,又夸下全力发展“绿能”的海口,但岛内电力两年后可能短缺却是真实的危机。这些,不仅企业界忧心,升斗小民一样心存疑问。但观察目前蔡英文身边的财经团队,多为陈水扁时代的旧面孔,他们能拿出更高明的对策吗?
第二、属于长期结构型的问题:不论是高等教育品质恶化、教育供需失调、青年失业,都与社会的快速变迁及人口结构变化有关,故而施政上难以求取速效。甚至,如5年500亿打造顶尖大学计划,是陈水扁时代的政策,如今副作用已现,民进党也必须收拾。此外,诸如引发社会怨念的各种年金之相对剥夺感、房价飙升引发的居住正义问题、日趋严重的老人长期照护、青年低薪化、因少子化而不断流失的竞争力等;要对治这些问题,蔡英文需要的不只是魄力,还要有更多的智慧和新思维,才能解开长期纠结,而不致引发社会怨怒。
第三、属于一念之间型的选择问题:对于两岸关系,蔡英文虽作出“维持现状”的承诺,但在拒绝承认“九二共识”的前提下,她有多少维持现状的空间,令人难以乐观。更现实的问题在,《两岸服贸协议》和《两岸协议监督条例》皆因民进党杯葛而长期卡关“立法院”,《货贸协议》的谈判仍看不到终局,这些在在成为台湾加入TPP或RCEP的挡路石。蔡英文此刻可以保持轻巧暧昧,但一旦执政,就必须作出抉择,否则,台湾就会继续空转踏步;而如果她要幡然改变态度,马上又会暴露当初民进党杯葛的无理取闹及前后不一。
凡走过必留下痕迹,凡轰轰烈烈走过,则留下难以抹灭的刻痕。民进党使出浑身解数的4年杯葛,为台湾留下了满目疮痍,明年取得政权后,它必须一一收拾自己创造的残局。无论政治游戏的本质再怎么吊诡,清醒的民众总是会继续检视;因此,我们提醒民进党:请勿滥用“新民意”之名瘫痪未来半年的施政,否则,你的所有杯葛将成为蔡英文未来施政的路障。
[责任编辑: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