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陆紫光入股硅品以及南茂的新闻又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有一些学者召开记者会,反对台当局开放陆资进来投资半导体产业。对此,台湾《中央日报》网络报发表评论指出,“红色供应链”,或者说“红潮”,最近这一两年成为产业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不少媒体都在探讨其对台湾产业的威胁。在探讨这个现象前,我们应先了解,红潮为什么会发生。
其实,红潮之所以发生,首先是大陆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上世纪80年代末期,两岸开始开放之后,刚好劳力密集的台湾传统产业已无法在台湾维持竞争力,于是纷纷外移到大陆,开创了事业的第二春。只是,大陆经济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各个产业呈现旺盛的生命力,并且开始威胁到台湾的产业。最先碰到挑战的,就是到大陆发展的传统产业,他们必须转型升级,否则在大陆也会被淘汰。传统产业之后,接下来就是电子产业。
大陆发展电子产业,有两大助力,一是政府补贴,二是市场规模。大陆的电子产业发展得比较晚,大概是在1996年才开始和跨国企业合资设立一些半导体企业,不论技术与管理,都相当落后。在资本密集的电子产业中,如果没有政府政策上的扶持,很难过关。就以面板业来说,当初京东方也是在21世纪开始着手成立面板事业,那时远远不是台湾面板业的对手,那时候如果民进党当局开放友达等面板厂到大陆去发展,那恐怕就没有今天的京东方了。如今,京东方市值已超过1000亿人民币,而友达、群创两个市值加起来,不到2000亿台币,连京东方的一半都不到。
这几天,大陆紫光入股硅品以及南茂的新闻又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民进党对此一事件的反映相当制式,该党“立院”党团要求台当局不得开放陆资投资半导体产业,而且,“经济部”在向新民意组成“立法院”提出专案报告前,不得许可该项投资案。日前也有一些学者召开记者会,反对台当局开放陆资入台投资半导体产业。
这些学者担心技术外流,然而,这些技术是台湾所独有吗?就以面板产业为例,当初就是担心技术外流,限制面板产业到大陆投资,但京东方不是也站起来了吗?我们认为,不论民进党或是一些学者,都是以义和团的精神来看待两岸的经贸关系,于是反服贸、反货贸、反陆资、反红潮。然而,从历史的教训可知,经济逻辑的运作远远大于意识型态逻辑。明年就要选台湾地区领导人了,但民进党面对红潮来袭,除了义和团的精神和口号之外,始终没有提出因应的战略。
台湾过去的经济奇迹,不是建立在义和团精神之上;台湾未来的经济发展,却可能毁于义和团之手。这么简单的道理,难道选民就看不清吗?难道这就是台湾的宿命吗?
[责任编辑: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