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评社报道,著名台湾问题专家、前社科院台研所所长余克礼日前在北京大学举办的“中华文化复兴论坛”发表论文,内容如下:
自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由于台湾岛内局势急剧的变化,台湾部分民众对国家、民族、历史、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也开始逐渐发生了变化,并演变为今天台湾社会的国家、民族认同危机。这是当今台湾社会发展所面临的最大问题,也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与和平统一所面临的一个十分严峻而又复杂的问题。
台湾自古是中国大陆的一部分,与祖国大陆同文同种同宗同祖同源,世代同属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何以还会发生国家、民族的认同问题?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错综复杂的。但是,追根溯源,120多年前中国甲午战败,台湾沦为日本殖民地并被其统治50年所残存下来的皇民化意识与悲情意识是其重要的历史根源。
一、中国社会认同问题的嬗变与台湾社会认同问题的关联
台湾是中国移民开发与建设起来的一个典型的中国人的社会,历史文化与祖国大陆一脉相承,台湾社会认同问题也是在祖国大陆沧桑巨变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的。
中国自建立现代民族国家以来,由于种种原因,虽然意识形态的政治认同或主张曾经是多彩纷呈,甚至彼此之间也出现过尖锐对立与不可调和,但在国家、民族、历史、文化的认同问题上,却始终是保持高度一致,尤其是当国家、民族面临危机时,更能体现出全体国民的民族精神和国家意志。国家、民族认同是增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的基石,更是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
在进入近代社会之前,台湾社会与祖国大陆一样没有国家民族认同问题,只有族群和宗族的认同问题,主要体现在有闽南人、客家人与土著人(今原住民)之分的意识,也有唐山人、彰州人、泉州人、安溪人之别的观念,没有国家和民族的意识与认同问题。台湾人民首次产生国家与民族认同问题是肇因于中日甲午战争、乙未割台。1895即农历乙未年,在甲午之战中惨败的中国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将台湾及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这一丧权辱国的赔款割台条约,不仅促使了中国国民意志、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的大觉醒,更使一夕之间被迫改变命运的台湾同胞,产生了强烈的民族意识与祖国观念。自此台湾社会开始出现了以国家、民族为核心内容的政治认同问题。
二、日本殖民统治与台湾社会认同的凝聚与裂变
甲午战争、乙未割台是导致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变局”的重大历史事件,对中国尤其是台湾历史发展的影响巨大而又深远。日本殖民主义者不只是一个军事强权,还是一个“现代国家”,不只是要在武力上打败中国、强占台湾,而且还要在文化上、物质文明上压倒中国、彻底改变台湾社会。因此,日本殖民统治造成的台湾认同问题裂变及历史与文化断裂是全方位的,其影响极为深刻与深远。
有台湾学者把日本在台湾50年的殖民统治分为三个时期:绥抚时期、同化政策时期、皇民化时期。也有台湾学者把它分为割让早期、割让中期、割让晚期三个阶段。两种划分法其实没有什么实质的差别,只不过是表述之别而已,日本殖民主义者在不同时期或阶段所采取的殖民统治政策,都对台湾的社会认同问题产生了重大而又深远的影响。
(一)日本强行割台与武力占领催生并凝聚了台湾同胞的国家民族意识与向心力。
(二)日本殖民统治裂解台湾社会认同。
部分台湾人接受殖民统治者强加的日本价值观与日本认同观,台湾社会日本化。部分台湾同胞所滋生的“弃儿意识”、“孤儿心态”,逐渐疏远了对祖国的认同。部分台湾同胞矢志不渝地坚持祖国认同与中华文化认同。部分热血台湾同胞深受祖国历史大变革的影响,毅然投身到中国革命的大洪流之中,形成了意识形态的政治认同。
一些无法忍受日本殖民统治的台湾同胞特别是知识精英,一直把摆脱日本殖民统治的希望寄托在祖国的大变局上。他们密切关注乙未割台后,祖国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包括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城、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诞生、国共合作、北伐战争、十年内战、八年抗战等等。尤其是辛亥革命推翻封建统治建立共和、近代风云人物孙中山与梁启超等人深深地影响与鼓舞了一批台湾知识分子和社会精英,使他们看到了祖国未来的希望,台湾的革命派力量与组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台湾社会对现代概念的中国国家认同也是自辛亥革命后开始出现的。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台湾共产党接着应运而生,使意识形态的政治认同开始对国家认同产生积极影响。很多台湾同胞选择离开台湾到大陆参加革命运动,有的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甚至参加了长征,有的人参加了中国国民党。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不少台湾同胞来到大陆奔赴抗日前线参加战斗。这些不愿屈从于日本殖民者的台湾同胞抱定一个理念,只有民族独立、祖国强大,台湾才能摆脱日本殖民统治,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因此,他们中的不少人毅然背井离乡到祖国大陆,以主人翁姿态投身到祖国历史变革的大洪流之中,为中华民族的独立与振兴而奋斗。
三、日本殖民统治裂解台湾社会认同留下的后遗症
日本殖民统治台湾50年,裂解台湾社会认同,断裂中国历史文化,培植亲日、哈日、媚日文化与势力,强制台湾同胞认同大和民族、日本国,给台湾社会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其恶劣影响,从台湾光复至今仍挥之不去。
(一)日本殖民统治造成的部分台湾人对祖国的疏远感和疏离意识是今天台湾社会认同错乱的历史根源。
(二)“孤儿意识”、“悲情意识”是造成今天台湾社会认同问题错综复杂的另一重要历史因素。
(三)日本殖民主义者策划并扶植起来的“台独”分裂势力是制造台湾社会国家和民族认同危机问题的最大祸根。
两蒋时代,“台独”势力在台湾没有生存空间,但是,由于有日本、美国的庇护,在海外不仅生存下来,还获得了发展。李登辉上台后将“台独”活动合法化,那些长期流亡在海外的“台独”分子得以纷纷返回台湾,与民进党等“台独”势力合流,“台独”势力在岛内迅速坐大,并掀起了一波接一波分裂中国的“台独”恶浪。2000年,在李登辉的暗中支持下,民进党终结了国民党在台湾长达50年的统治,夺取了执政权。民进党、陈水扁8年执政期间,不仅完全奉行李登辉的分裂路线,全面推行去中国化运动,而且赤裸裸地大搞“法理台独”,造成台湾社会更大、更深的国家、民族认同危机,严重地危害了两岸关系发展,损害了国家的核心利益和台湾同胞的切身利益。2008年国民党重新上台执政后,虽然终止了陈水扁的疯狂“台独”分裂活动,但是,由于马英九实行的所谓“不统、不独”实质上是“不统”的大陆政策,因此,不仅没有从根本上扭转台湾社会的分离倾向,而且还造成支持“台独”的不降反升,而支持统一的却持续下滑,使台湾社会的认同危机进一步加深,成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与两岸实现和平统一的巨大障碍。
海峡两岸都应正视如何从根本上扭转台湾社会存在的分离倾向、导正台湾在认同问题上出现的偏差。为此,两岸均应思考从结束敌对状态着手,破解政治难题,为尽早解决两岸之间历史性的、结构性的矛盾创造条件。只要两岸敌对状态的存在,台湾同胞对大陆的疑虑、隔阂、误解、误会,甚至敌意就无法从根本上消除,两岸政治互信也很难真正、全面地建立起。因此,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解决两岸政治分歧问题是化解台湾社会国家和民族认同危机,扭转分离倾向的根本途径,也是实现两岸关系全面正常化,推进两岸和平统一的必由之路。
[责任编辑: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