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中央日报》网络报30日发表社评文章说,台湾“立法院”最大的问题有三:一是朝野协商制度,二是委员会制度,三是政党恶斗文化。
这一次的台湾地区领导人大选,国民党候选人朱立伦与民进党候选人蔡英文皆提出“立法院”议长中立化的主张,也算是难得一致。不过,这个难得一致的政见,却是个假议题,反而让选民忽略了“立法院”真正的问题所在。
英国立法院是议长中立的典范,它有“三不一有”的特色,亦即不参加党派、不竞选、不投票,并有各党的信任。任何议员当选议长,就必须退出党派,但未来在他的选区,也不会有人竞争,同时他也得到各党的信任,这是议长中立的特色。如果台湾两党要学英国“立法院”,推动议长中立化,未尝不可,但这真的不是台湾“立法院”的重要问题。
文章认为,台湾“立法院”目前最大的问题有三,一是朝野协商制度,二是委员会制度,三是政党恶斗文化。这三害不除,光推动议长中立,根本无济于事。
朝野协商制度是第一大害。这一个制度的缺点之一是黑箱作业,只有少数几个代表在“立法院院长”主持下协商,这中间的讨价还价,完全不透明。第二个缺点是不论大党小党都有相同代表性,不符比例原则。换言之,任何议案,只要小党反对,协商就不成,法案就被搁置。无可讳言,朝野协商制度也提供了“院长”可以操作的空间。由此可知,朝野协商制度不改,议长中立化根本不可能。
“立法院”第二大害是委员会的资深制度未建立。以英美而论,委员会是法案审查最重要的机制,也是培养资深专业议员的机制,委员会资深议员所得到的尊重不是资浅者所可比拟的。透过这个制度,使法案可以更周延,对行政机关的监督也更深入。但是台湾的“立法院”并没有资深制,委员都想抢进可以分配最多资源的委员会,或是与自身利害最密切的委员会。
政党恶斗文化是“立法院”第三害。台湾朝野政党之间,长期以来缺乏互信,以扯后腿为能事。任何法案,即使出得了委员会,到了“院会”,也会被反对党用不正当的手段杯葛。例如民进党在过去几年间,就霸占了主席台92次之多。两岸服贸协议也就是在民进党的杯葛之下,才会出现张庆忠的权变措施,进而导致了太阳花运动。
在民主国家中,“立法院”是政策制定的重要一环,它可以影响法案的生死成败,当然也就影响了竞争力的高下发展。我们很高兴民进党现在开始重视这个问题,但是其出发点并不是真心想要追求两党互信的建立或和解,而是眼见执政在即,摆出一付你要听我话的样子。到现在为止,民进党并没有反省过去在“立法院”内的不当作为,或者说,他们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在这种心态下,我们预期未来的“立法院”,不论那一个党是多数党,还是会像过去一样,吵吵闹闹,互扯后腿,一事无成。
[责任编辑: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