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选举热季前阵子还掺杂了国民党“换柱”的曲折戏码,太多新闻需要被解读。媒体的“评论版面”被翻阅、点击的数量明显倍增!新闻入口网站也开始大量采用评论,做为首推网页的当天选题。
台湾《中国时报》对此发表评论说,过去一向是“冷灶闲客、门可罗雀”的评论,如今真的开始有那么多人爱看?一旦放眼望去,媒体到处新增加的确实都是“评论”!“中时电子报时论广场”长期邀请资深名家轮流主写热门评论,如今动辄能有数万点击的浏览量。联合新闻网定位“鸣人堂”,开发素人部落客的多元观点。至于“苹果日报”近日正在把评论专栏往年轻化与影音化转型,以释放更多话语权给新世代辛辣发声。
网络平台方面,风起云涌的竞争更猛。雅虎新闻自行开辟评论专栏多年,经常针对单一热门主题邀多位专家集中热评。ETtoday最近正式推出“云论”系列,强化评论区块的品牌深度。至于包括“关键评论网、风传媒、端传媒、报导者”等平台,则更是彻底采取专营“评论导向”的新媒体概念。
仔细分析这个趋势,几乎可以归纳:“因为有了评论,社群才开始累积形成”!这从脸书上对于新闻时事,多数人几乎偏向选择“评论”做为分享连结的首选,可以充分看出。
生活中每日充斥大量事件,“新闻”本身如今越发成为一种单纯的素材背景。“评论”则相对具备了明确的立场观点,赞同者或反对者,可以藉此取得自身价值与态度的清晰位置,由此形成认同与扩散的最初群体。
而大众在分享传递评论的过程中,经常也会“再评论、再补充”!由此加乘扩大了评论文章最初的影响力。这是纯粹新闻本身所无法达到的舆论能力。
在此同时,网络事实上“再也不只是年轻人的世界”!许多调查显示:中高龄的网络用户,如今甚至比年轻人还更为“耽溺”于网络。这一批迎头赶上网络时代的生力军,属于文字阅读为主的族群属性。他们对于新闻时事的集中关切与执着取向,更为鲜明强烈。社群上各类评论文章的转贴,这些人是主要推手。
从欧美媒体当今的发展来看,评论的影响力在台湾今后将更为深远,但也会逐渐多元分流。
各国发展模式都是以“电视名嘴”率先崛起,挟着电视声光影音魅力,取得大众认知制高点。但“能用嘴的,就懒得动手了”!报章杂志的“专栏写手”则是以各自犀利鲜明的文字风格与多元主题,自成舆论主流的另一块族群。两大分流各有擅场,对应于“爱热闹”与“爱思考”的不同社群。
“评论”在新媒体时代脱颖而出,社群的属性也容易获得品牌高端产品的广告支持。特别是大众面对周遭大环境,反应走向“无情冷漠/忧国忧民”的M型化极端,阅读者本身不再安于沉默、渴望更多共鸣,都将使得能代为说出心声的评论一路夯下去,直到彻底成为今后媒体内容的主流为止。
[责任编辑: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