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蔡英文能复制柯文哲模式吗?

2015年08月20日 08:17: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台湾《中国时报》20日社论指出,台北市长柯文哲到上海参加双城论坛,“零意外”返台,他以深绿背景出身的政治人物,从蓝营郝龙斌前市长手上,成功维系了两岸城市交流关系,在现状基础上做出创新,可谓不负众望。从台当局到地方,政党轮替将常态化,柯文哲模式提供了非蓝人士当政后,与大陆维持互动关系的思考方向。可以说,柯文哲模式为两岸互动关系走出新路。

  2000年首次政党轮替,两岸关系陷入动荡,这次台北市政权轮替,以柯文哲选举期间的“深绿”言论,许多人判断沪台城市交流关系势必中断,但这位“深绿市长”以破除“统独恶斗”为职志,决心与对岸理性对话,戮力维持良性互动。经过多次折冲妥协,最后终于成功延续举办双城论坛。上海3天行程,有“白目”之称的柯市长,谨言慎行“零意外”表现,相信对他与大陆互信关系的累积,会产生非常大的助益,也将成为绿营人士与对岸建立良性互动及对话关系的典范。

  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所长周志怀分析柯文哲模式,认为有几个要素。首先,有意愿突破两岸关系。柯文哲原本否定、质疑“九二共识”,又提出“两国一制”,因而遭炮轰。但他有意愿延续双城论坛、有意愿突破两岸关系,说“一个中国”不是问题,强调既有政治基础,用心得到大陆的理解。其次,双方愿意沟通,遇到困难不放弃,愿意调整。周志怀肯定柯文哲的弹性与务实,柯文哲表现出弹性与务实,大陆也以弹性与务实回报。

  第三,不断释放善意。周志怀说,柯文哲成立大陆事务小组,他在第一次大陆事务小组会议上提到说,不提“两国论”,不说“台独”,不批中共。柯接受大陆媒体两次联访,表达了解和尊重“九二共识”,与大陆的交流不是“国与国”的交流。柯文哲在双城论坛上一再讲“两岸一家亲”、“在双方既有的政治基础上,促进两岸的交流,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谋求两岸人民最大的利益。”也说“只要有利两岸人民,我都会积极去做,只要有利于两岸的和平发展,我都不会拒绝。”这些都是善意的表现。

  归纳起来,柯文哲模式有3要素:有意愿、沟通调整、释放善意。未来绿营人士想和对岸维持交流互动或打开对话大门,3要素缺一不可。若继续以“恐中、反中、仇中”心态对待大陆,没有意愿突破两岸关系,那就不可能走柯文哲的路。若有意愿但不沟通调整,像蔡英文一再表达愿意维持现状,愿意推动两岸建设性交流与对话,但却不愿调整其“台独”立场,反而认为只要选赢,大陆就会向民进党调整,就不可能复制柯文哲模式。

  有意愿、能沟通调整,但若未能不断释放善意,柯文哲模式也会功亏一篑。柯文哲成立大陆事务小组,表态两岸交流不是“国与国”的交流,蔡英文做得到把民进党的“中国事务部”更名为“大陆事务部”,愿意表态两岸关系不是“国与国”的关系吗?

  柯文哲模式是否具有普遍性或可复制,当然有待观察,而且这次双城论坛成功举办,只是柯文哲和大陆互动的开始,后续需要继续努力,不断累积互信,互动关系才可长可久。对蔡英文和民进党县市首长而言,柯文哲模式3要素应该不是标准,而是方向,日后大陆会对他们提出强度更高的要求。

  双城论坛提出“民间先行、政府支持”共识,是非常重要的原则性宣示,对民进党应有所启发。长期以来,“民间先行”不是问题,但维系两岸交流的重心还是要靠“政府支持”,过去从探亲、通商、投资、通婚、观光、学历认证等,哪项不是“民间先行”、“政府煞车”?民间有需要先偷跑,政府煞车挡不住了,才被迫开放,政府都是被逼着往前走。即使马当局时代,民间先行,政府掣肘仍比比皆是,例如,沿海建风力发电,民间租用大陆工作船,“仇中”人士动辄上纲“国家安全”予以作梗,却未见“政府支持”。“民间先行、政府支持”共识,是前瞻的创举,两岸当局都应重视支持。

浏览精彩评论 进入评论频道

 

[责任编辑:李杰]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