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高铁面临破产危机,最快3月恐破产,届时台当局“交通部”可能会着手接管。国民党“立院”党团拒绝“交通部”有关高铁的财政改革计划方案,至今余波荡漾。但高铁财务困境的根源,民众很难了解其中原委。
台湾《中国时报》16日发表金门大学教授周阳山、政治大学教授马秀如两位专家联手合作的文章,对情况恶化到如此地步的原因作了分析:
首先,台湾高铁在立案时的财务规划并不恰当,不但高估了载运量,而且35年的特许期造成在最初折旧上的负担,但后期已改为依运量法摊提折旧。因此已非问题之关键。其次,高铁公司在兴建期间为筹资所发行的特别股,虽法律形式上为股票,但其经济实质为负债,为筹资而支付的代价,形式上为股息,但实为高额利息费用。高铁公司所显示的形式外观常与实质脱离。
法院判决高铁公司败诉后,“破产”恐怕会是唯一的一条路,当然这不是民进党所支持的方案。“交通部”应该深自检讨,穷尽一切可能方法来因应解决,然而五大原始股东,包括大陆工程、富邦、太电、长荣和东元电机,并未依竞标时之承诺,投入股本1038亿(新台币,下同),而仅投入约290亿元。这才是问题的真正关键。
另外,台当局出资购地费用也不是原先规划的1057亿元,而是1295亿。基于此,即使高铁35年特许期届满回馈金1080亿元,亦不可能填补1295亿的台当局支出。两者之间实际出现了215亿元的落差。形成台当局零出资的神话。
降价只是选票思维
一旦法院判决高铁公司败诉,“交通部”必须依合约强制接管及收买。至于收买高铁的金额,须依鉴价结果而定,高速铁路工程局依去年6月底就高铁账面值估算,金额高达3861亿元。至于该项经费来源,高铁局建议向银行贷款,由未来接续营运的机构缴交权利金额偿还。
“立法院”针对“交通部”所提出的财政改革方案,认为特许期增加40年太长,有图利特定财团之嫌,却忽略了它的改善手段是先减资再增资,亦即将大幅度降低前述五大原始股东的持股比例。这正是降低财团影响力的有效方法。
对于交通部财政改革方案中全民认股,大众参与一节,“立委”全不在意,反映出“立法院”对勃兴中的台湾公民社会力量严重忽视。在“立法院”的主流意见中,似乎只有高铁降票价让利这种选票思维,却忽略了鼓励民众参与认股,成为高铁的新东家,才是解决高铁财务危机的正途。
债留子孙真相掩盖
当台当局出资接收高铁后,由于高铁本身已改为公营,“立法院”的相关提议,诸如降低票价,打折优惠等措施,将可透过质询和媒体报导而为选票利基。在此前提下,只有全民埋单和公共财政负担这一真相被民粹风潮所掩盖。而债留子孙的巨大苦果,将为高铁案写下最沉重的脚注。
[责任编辑: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