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遇事不决 台湾民主为何失去理性?

2014年12月24日 14:38: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台湾《工商时报》24日社论说:这些年我们看到台湾的经济,明明是一盘好棋,却下成一盘烂棋,让许多人扼腕不已。之所以如此,正是台湾有一个吵闹不休的“立法院”,加上一个没有方向感的“行政院”,于是重大政策延宕的延宕、转弯的转弯、停摆的停摆,如此持家尚且不成,治理岂能不乱?

  文章说,对政策提出质疑是在野党的天职,但提质疑仍得建立在理性的思辨之下,而非刻意杯葛让政策推不动,更非蓄意羞辱让部会首长做不下去。遗憾的是,这样的杯葛、羞辱,民进党执政时代已经出现,近年在“立法院”同样周周上演,如今许多官员已视赴“立院”为畏途。在政务推不动之下,走人的走人,消沉的消沉,有些索性做自己想做的事,过过“部长”瘾,摆摆官架子,也算苦中作乐。台湾经济就在“立院”的漫骂与“政院”的消沉下,快速失去方向、失去活力。

  远的不提,就以“行政院”推了两年多的自由经济示范区特别条例,在“立院”审了快一年,该开的公听会,该做的修正都做了,迄今初审尚未通过一条。再看两岸服贸协议,在“立院”审查同样没有理性的对话,只有无尽的敌意与杯葛,连“立院”公报都不知如何记录朝野的对话,只能以“现场一片混乱”六字加以形容。此外,众所瞩目的“都更条例修正”、“行政院组织再造”等法案,在“立院”、“政院”不知来回多少次,但如今仍音讯杳杳。

  除了在野“立委”羞辱官员已成家常便饭,朝野“立委”在议场持麦克风对骂也屡见不鲜。其间的对话就像小孩子吵架互骂一样幼稚而可笑,我们不想在此多加描述,相信见识过这些场面的人,心中一定有很深沉的叹息,这竟是台湾的“立法院”,水准竟沦落到这步田地?这些食民脂民膏的“立委”们难道不能冷静下来就事论事,冷静下来讨论攸关台湾前途的法案?难道只能在那边演肥皂剧给全世界看笑话?

  然而,台湾经济停滞除了“立院”有责任,这些年“行政院”畏缩的决策风格也难辞其咎。面对退休年金改革、证所税大户条款的修正、核四的商转、电价公式的订定、曾文水库越域引水、高屏大湖开发等议题,“行政院”一贯左右摇摆,一再转弯,昔日官员一言九鼎的风格几已荡然无存。近来“行政院”更习惯把该做的决定全部加以“封存”,留待日后新民意来决定,这样举棋不定的施政态度,失去的不只是商机,更是信任。失去信任则民间投资自然难以成长,投资难以成长则生产力难以提升,生产力难以提升则薪资自然要停滞。

  近年台湾经济社会之所以难以往前,许多人总以为是自由化不如人,洽签的自由贸易协定(FTA)不如人,然而只要详查世贸组织的统计可以发现,这并非根本原因。台湾今天经济之所以不如人,实在是政治因素使然,是混乱的“立法院”加上摇摆的“行政院”所致。马英九在六年前的就职典礼上曾表示,要让台当局成为领导台湾进步的发动机,而不要成为拖累社会进步的绊脚石;然而,一个处处对立的“立法院”,加上一个年年改组的“内阁”,如何能达成马英九这个宣誓?

  台湾过去推崇尹仲容、李国鼎是台湾经济的领航人,这意思是在那个年代不论是出口走向、汇率变革、产业政策走到十字路口时,他们总能独排众议,让台湾在正确的航道上往前。然而如今台湾的领航人已迷航,往左往右但听民意,若意见纷纭则暂且“封存”,停在原点不动。试问:领航人而不决定方向,如何成为领导台湾进步的发动机?

  德国经济学家Losch曾说:“政府和资本、劳工一样,同样也是一项生产要素,施政得宜就会让生产力提升,反之则会降低生产力。”这席话大概能解释二战以来何以有些缺资本、技术的地区,其经济仍可以快速起飞,而有些资本、技术皆具优势者,经济反而停滞不前。可叹的是,那个昔日让台湾跃上四小龙的生产要素(台当局),如今却反而是让台湾经济停滞的重要原因。

  我们要敬告所有政治人物,六年来是你们让台湾经济停滞,蓝绿都有份。台湾之所以需要“政院”与“立法院”,是要这两个部门去争取台湾的前途,朝野在此是要为台湾经济前途而争,不是为一党之利而争,更非为一己之私而争。一场大选不论谁赢,如果台湾经济输了,那么选举的赢家也是输家。

  美国总统林肯在1858年竞争伊利诺州参议员时曾引述新约圣经警告:“分裂之家无可持有”,所讲的就是这个道理,社会整体输了,就不可能有赢家。看看“立院”争闹不休、看看“政院”遇事不决,台湾政治对立之势已然是分裂之家了,蓝绿对立的局面若不尽速改变,台湾前途堪虑。日后无论谁执政,虽可在掌声与欢呼声上任,但必在嘘声与骂声中狼狈下台,如此走一遭值得吗?对得起台湾百姓吗?

 

 

 

 

[责任编辑:李杰]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