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再论草率主义:一个台湾,两种境界

2014年09月25日 11:08: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台湾《联合报》23日社论“致命的草率:台湾无法进步的一大症结”,对近期岛内民间厂商和行政部门在一连串事件中的草率及敷衍提出检讨,引起许多读者及网友关注。有人认为应更深入探讨其成因,有人则举台积电等科技业为例,认为台湾不少产业之精准与效率独步全球,可见“草率主义”不能一概而论。该报25日社论就此再加申论。文章摘编如下:

  诚如读者所言,草率主义不能一概而论。在科技产业,台湾企业卓越的精准和效率让世界刮目;在这个充满竞争的领域,业者只要稍一懈怠,即可能遭到淘汰。其实,在传统的食品产业中,也有像义美这样追求完美、不放过任何细节的企业,丝毫无惧馊水油风暴侵袭。包括在行政体系,敷衍了事、只求官样文章的公务员比比皆是,但在几个案子中,我们看到孜孜矻矻尽忠职守者亦不乏其人。

  整体而言,容易流于草率作风或随便心态的民间或当局部门,多半具有几个特色:第一,处于比较封闭的地带,因为外在的竞争不明显,因此缺乏内在的自我鞭策力量,仅凭低标准作业即能应付了事。第二,属于比较传统的结构,因为遵循的是古老的营利模式或权力法则,运作时藉助的不是新知或技能,只需靠取巧或因循即可满足所需。第三,领导者指令不明或另怀私心,使部属缺乏明确的任务认知,所以只求形式或格式的应付,而不问内容和品质。

  上述特征,如果与最近一连串事件的相关厂商和部门作一对照,即不难发现,除了荣化之外,这些粗疏、草率的业者绝大多数属于“内销市场”为导向的部门;业者躲在岛内较低标准的规范及较松散的行政管理底下,因而能逍遥度日。试想,什么样的瓦斯业者,可以仅凭“用鼻子闻”,来分析天然气有没有外泄?又有什么样的食品业者,看到地下工厂内遍地发臭的馊水油,竟还能像强冠那样可以大桶大桶买进充当原料?

  “内销”或“外销”当然不是判断企业品质或表现的唯一判准。但在实务上,外销产业除必须接受上下游厂商的品管,同时必须通过出口的行政规范;也因此,厂商必须力求精准,才能确保品质销售无虞。相对而言,仅以岛内市场为导向的产业,所需通过的检验标准往往低于国际规范,若再加上行政部门有意无意的放水,其产品或服务品质低落即势所难免。

  回顾台湾过去20年的发展,资讯及通讯产业之所以一枝独秀,因为这个部门不断追求精准与进步,为全球科技厂商源源不断开发技术与零件,台湾的工程师每天飞往世界各地,为客户解决技术问题。亦即,当业者放眼以世界为舞台时,他们惯于、也乐于接受更高标准的检验,亦因此使自己变得更强大、无可取代。然而,当台湾经济在这个部分变成了世界的先行者,但整体体质上却仍有很大一部分在原地踏步,许多产业跟20、30年前没有两样,便形成了松散、落后的部门。

  以服务业为例,由于多数企业是以岛内市场为主,这一直是台湾相对落后、没效率的部门,包括规模不小的金融业亦然。服务业产值虽占了岛内生产毛额的7成,雇用人数占了就业人口近6成,但由于创新程度不足,服务规模有限,所能吸引的只是低薪、低技术的人才。这点,正是近年台湾经济发展无力、青年受困低薪的主要原因。要提升服务业的品质和效率,原应开放市场引入竞争,以期导入更新的经营理念,刺激既有产业的发展。但遗憾的是,近年社会上却反而有更多声音要求保护,包括太阳花学运的反全球化诉求,乃至“服贸协议”因此卡关,恐怕都开错了解方。

  事实上,以同一标尺检验,台湾政治也是属于内销、封闭、竞争不足的产业,也沦为“不进步”部门。尽管台湾有蓝绿的竞争,但近年国、民两党都已经无力再就台湾走向提出新的诉求,双方只能互扯后腿,或清算历史的旧帐。如此一来,就算民众还能透过选举制造政党轮替,对台湾的民主而言,其实已失去解决公共议题的能力,遑论提升行政部门的效能。从这次馊水油事件,地方政府与台当局的茫然无策,已一目了然。

  克服草率主义之路有二,一是开放市场引进更多竞争,一是透过制度设计及行政监督来防范劣行。但如果既拒绝开放,又无法提升监督管理能力,粗疏草率就是必然,社会只能一次次承受不确定的风险。

浏览精彩评论 进入评论频道

 

[责任编辑:李杰]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