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中央日报》网络报24日发表社评文章说,无党籍台北市长参选人、台大医师柯文哲,日前邀请新党前“立委”姚立明担任竞选总干事,也获得其首肯出任。柯文哲由于过去有挺陈水扁的背景,因此也被外界视为具深绿的色彩;姚立明是前“倒扁”红衫军的副总指挥,又具有被视为深蓝之新党的出身,两者的结合,自然被视为有超越蓝绿的效果。只是这样的组合究竟是为蓝绿和解奠定基础,还只是为选举而结合的昙花一现呢?
在得知姚立明加入长期救扁的柯文哲阵营后,陈水扁之子陈致中对此立即表示,这代表“救扁”已是台湾社会共识,也代表这是政治和解前进的另一波开始。将“救扁”摆在政治和解之前,不正说明将关心政治和解当作是“救扁”的工具,一旦“救扁”成功,政治和解还会那么重要了吗?他心中真有要政治和解吗?
柯文哲当初想尽办法不加入民进党,就是想要淡化本身绿营的色彩,若是主动鼓吹“陈水扁案”是政治迫害,岂非是在强化绿营色彩?有这种矛盾的作法吗?由此可知,柯文哲的高民调,不是因为他主动鼓吹陈水扁案是政治迫害,而是蓝绿板块偏向蓝大于绿的台北市民,愿意给柯文哲一个超越蓝绿的机会,看看台北市会否因此变得不一样。
然而台北市民这样的想法恐怕要落空了,因为当柯文哲找姚立明担任竞选总干事那一刻开始,就代表柯文哲心里面其实并没有超越蓝绿。一位心中没有蓝绿的人,看人自然没有蓝绿之分,选了深蓝色彩鲜明的姚立明来担任竞选总干事,不正说明柯文哲心中仍有深绿,否则何需用深蓝来调合呢?如此安排,除了代表选举的政治算计外,还剩下什么呢?
这不意味蓝绿和解不可能,只是那需要历经长时期的工作,无法在短时间内仓促成就。犹记当初国民党员、台当局“前行政院院长”唐飞,也是为了台湾发展与蓝绿和解,加入了民进党的执政团队,最后结果如何呢?只做了4个月就被当作石头搬开,不就说明短期的临时性组合,不仅不能为蓝绿带来和解,反而更会加深彼此的心结吗?
同样地,1995年底“立法委员”选举结束,时任民进党主席的施明德,与新党的领导人喝起“大和解咖啡”,并在“立法院长”选举中合作,若非民进党内部跑票,台湾政治生态将就此转型。当初反对政治和解最力的,就是民进党内属于深绿的基本教义派。换言之,若是心中不能先去除蓝绿,一旦涉及政治利益竞争时,“卖台”、“政治迫害”言论就会再度出笼,政治和解亦将化为泡影。
台湾老百姓原本就没有强烈的蓝绿之分,若非政治人物刻意挑起蓝绿、族群、“统独”对立,选举就能回归政策与政见的辩论。不过,总是会有候选人想要藉由蓝绿的政治算计来获取竞选利益。若是心中没有真正去除蓝绿的想法,只想要透过竞选时的临时性组合,想要真正超越蓝绿,谈何容易?
施明德与唐飞的例子,不正说明临时性组合的结局,都不是台湾广大老百姓所乐见的。台北市民要相信此种表面看似超越蓝绿的配搭,实则是精密的竞选政治算计,可以达到政治和解的效果吗?
[责任编辑: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