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评社7月21日发表台湾问题专家陈星的评论文章说,民进党全党代表大会20日下午在台北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在会前广受关注的“冻独”议题遭遇“冻结”,包括“冻独”提案在内的5个提案被快速打包处理丢给了中执会。这个结果并不意外,19日民进党主席蔡英文就已经定调说,“台独党纲”是民进党创党时期所揭示的目标,也是这一代民进党人以及台湾人民的追求与理想。随着台湾的“民主化”,民进党建构了深厚的“台湾意识”,“认同台湾、坚持独立自主的价值”已经变成年轻世代的“天然成分”,“这样的事实,这样的状态,如何去‘冻结’?如何去‘废除’?”上述论述也表达了蔡英文未来一段时间在“冻独”问题上立场不会松动的基本态度。
民进党“冻独”议题的出现是两岸关系出现结构性变化的情况下党内政治人物对该党适应性调整问题进行思考后的产物。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两岸关系已经突破了对抗的模式,相互之间交流与合作的不断加强使两岸逐渐形成了一个生命共同体。民进党以“台独”为基础的两岸对抗模式已经不能适应这些变化,该党在两岸互动中被边缘化也在所难免。但是民进党内大部分政治人物对“冻独”议题颇不以为然,从当初柯建铭抛出“冻独”议题到现在基层党代表提出“冻独”提案,民进党内都有激烈反弹。这种情况说明民进党内对于“台独”问题还存在着迷思。
民进党拒绝在“台独”立场上有所调整应该出于对该党当前所面临形势的乐观判断,就是冻不冻“独”对其选举利益不会有大的影响,或者说民进党倾向于认为即使不“冻独”也可以赢得选举。这种自信显然是建立在能够通过政治动员取得选举胜利的判断之上。这种思维在苏贞昌当民进党主席的时候就已经存在,现在则表现得更加明显,特别是在民进党对年底的“九合一”选举越来越有信心的情况下,更是如此。所以民进党这次全代会把主轴定为“清廉勤政、改革出阵”,从内容上看主要诉求集中于政治道德以及公共政策方面,压根就没有打算在两岸议题上着墨。
民进党对“台独”路线的坚持同时也与其长期以来建构的“台湾意识”在台湾大行其道有关。民进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建构“台湾主体性”和“台湾主体意识”,在建构这些观念的时候,民进党将其与台湾“主权”相连接,在多数情况下将二者视同一物。同时应该看到的是民进党在进行这些观念建构的时候本来就是要与强化该党与国民党及中国大陆的区隔。“台湾意识”的存在往往被民进党视为“台独”路线的理念基础,也是民进党认为可以用来求得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本钱。蔡英文所谓“认同台湾”、“坚持独立自主的价值”已经变成年轻世代的“天然成分”的说法,也正是建立在对上述观念建构的信心之上。
此外,民进党只所以对“冻独”议题老神在在,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该党认为无论持什么立场,大陆为了和平发展的大局都必须与其打交道,其中最典型的说法就是“民进党至少代表着台湾接近一半的民意”。显然这里“民意”变成了民进党与大陆进行讨价还价的重要筹码。于是在台湾我们可以看到政党政治的逻辑被颠倒过来了,一般来说政党作为民众利益聚集的中间环节,在利益表达结构中具有相对被动的地位,但民进党却通过观念建构改造了支持者的政治认知结构,成功地为自己的“台独”理念找到了“支持基础”,并将这种支持作为与大陆讨价还价的筹码。这就是民进党在两岸政策上的所谓“民意基础”,也是民进党在两岸政策上的重要迷思之一。
民进党的两岸政策处理模式基本还是对抗式的,民进党长期从对抗式的两岸政策模式中获利是其对这种政策模式产生路径依赖的原因之一。最起码说,民进党并不忌惮于与大陆进行有限度的对抗,因为“台湾意识”的动员能力在两岸对抗的情境下区隔性才会更强,其动员效果也更明显,这也是民进党在以前经常营造“大陆打压”氛围的重要原因。对民进党而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能给台湾人民带来实在的利益并不重要,自己政党的选举利益才最为重要,这是永远不变的准则。至于说这种对抗性政策可能给台湾带来什么样的危害,反正目前看不出来,也不需要关心,只要对选举有利,以后的问题以后再说。从这个意义上说,民进党冻不冻“独”很难说是理念问题,而是该党的选举需要不需要的问题,至于台湾民众的福祉,那是比较次要的问题,并不在民进党的优先考虑之列。这可能是目前民进党在“冻独”议题上最大的迷思。
[责任编辑: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