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的政治版图,国民党和民进党的表现都不符期待,所以社会上始终存在对于“第三势力”的想象。蓝绿阵营也各有一些“非主流”力量,三不五时传出将组成第三势力。但问题是,所谓的第三势力,真是解决蓝绿对抗的答案吗?能吸引厌弃蓝绿恶斗的中间选民吗?目前的迹象却反向而行。
台湾《联合晚报》13日发表社论说,在绿营这端,林义雄早已公开倡议组“第三势力政团”。学运期间看出他与“公民力量”的关系紧密结合,之后趁马当局的威信真空期,林义雄更用激烈的禁食手段,迫使核四停工成为事实。他的神主牌地位,已在第三势力的经营上取得先机。
至于蓝营那端,才刚与习近平见面的亲民党主席宋楚瑜,一方面宣称自己“反台独”,但也肯定“学运展现的高素质”,并质疑国民党在两岸政策论述的代表性。他这一番“台湾意识论”,显然意在出口转内销,为第三势力铺路的企图心一览无遗。
台湾深陷统独意识形态二元对立纠缠,甚至使民主逐渐沉沦。若真有超越蓝绿格局,且突破“统独”意识形态的“第三势力”出现,确实可提供民众不同选择。只可惜的是,不论林义雄或宋楚瑜,若细心检验,都并非民众想象和期待的超越蓝绿、“统独”的第三势力。
林义雄这边,包括其本人和学运的核心干部,姑且不论“急独”与否,至少强烈“反中”的意识形态屹立不摇。换言之,林义雄等人的第三势力,是要挑战民进党目前“中国政策”进退失据的状况,希望促成“用深绿换浅绿”而已;所谓“代议政治失灵”、“宪政体制缺失”等,恐怕只是包裹其“反中”主张的糖衣。
至于宋楚瑜和亲民党,虽然传统上归类于“泛蓝”,但近年来渐行渐远。这次在两岸议题上“归队”,着眼点在于马当局政绩不佳,希望凝聚“泛蓝但反马”的声音,最终还是想翻转大蓝(国民党)、小蓝(亲民党)格局而已。
这样来看林义雄及宋楚瑜,既无所谓新路线,更没有超越蓝绿。在民众对蓝绿都失望的情况下,这种“第三势力”的企图能否得逞?中间选民找寻中间路线,仍然“等无人”!
[责任编辑: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