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台湾能源问题核心在产业结构调整

2014年05月12日 14:09: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台当局日前作成核四厂停工封存决定,事实上已等同核四停建;在岛内反核电强大压力下,核一、核二及核三厂自2018年至2025年如期除役的可能性极高,未来台湾势须面临如何寻找替代能源弥补供电缺口?如何因应电价波动?如何达成长期减碳目标?对于这些棘手问题,各方迄今意见纷纭,台当局虽规划在今年8月召开能源会议,但岛内对能源政策基本方向若不能先建立共识,开会又将徒具形式,无法解决根本问题。

  对此,台湾《中国时报》12日发表社论,全文如下:

  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翁启惠日昨在“立法院”表示,台湾要解决能源短缺问题,应从发展再生能源、有效节能减碳及提高能源效率等三大方向努力,他特别强调,台湾能源多依赖进口,亟需发展自主性的再生能源;台湾技术世界有名,要发展再生能源并不困难,但问题就在于台当局没有决心,投资比率全球最低,设定目标也低。

  翁启惠这一番话,暴露出台当局过去只押注在核四兴建,在寻找其他替代能源上努力明显不足,现在核四被迫停工,自难免陷入供电可能够不足的困境。

  台湾高度依赖能源进口,又须面对国际要求减碳的压力,因而电力多元化及发展洁净能源乃势所必然。但是,台湾高度依赖出口,电价过高亦可能伤及出口竞争力,因而亦不能不考虑发电成本。台当局过去重视核电发展,主要就是考虑减碳及发电成本。根据台当局“经济部”资料,目前运转中的核能发电成本每度0.72元(新台币,下同),核四若商转每度约2元。相较之下,若使用其他洁净能源发电,天然气每度约3.8元,比核电贵4成;再生能源发电中风力每度2.6元,虽较便宜,但发展空间有限;较有潜力发展的太阳光电每度高达6到9元,可能是台当局望而却步的主要原因。

  在发展核电受阻已成定局下,台当局供电政策势须改弦易辙,因为台湾人均碳排放量达全球平均数的2倍,扩大燃煤发电空间极为有限,是以,发展及使用成本较高的洁净能源,势在必行,所幸,因为能源技术的不断改善及突破,价格过高问题的解决已见曙光。

  首先,近年美国开采页岩气(油)大幅突破,已改变全球能源供需情势,估计到2020年美国能源即可自给自足,而且美国将开放天然气出口,全球能源供应价格长期趋于稳定。此一新趋势有利台湾降低进口能源成本,也有利于台湾使用更多燃气发电。

  其次,如翁启惠指出,近年再生能源尤其太阳能技术改善极大,价格也大幅下降,如德国太阳能发电去年每度新台币10多元,今年已降为5元,3年后还会降到3元。台湾97%能源依赖进口,理应大力发展自主性的再生能源,台当局也已订定“再生能源发展条例”,鼓励再生能源及相关产业发展,但台湾再生能源装置容量迄仅占总容量2%,占发电量的4%,远低于德、英、美、日、大陆等逾10%的水平,显见未作足够的努力,尤其,台湾是太阳光电设备输出极为丰富,在发展太阳能上却固步自封,实在令人讽刺!

  亡羊补牢,时犹未晚,台湾有能力发展再生能源,就看台当局有没有决心。

  另一方面,因应电力供给限制,也应从需求面着手,台当局应大力推动节能措施,如推广LED节能照明、普及节能家电使用、发展智能电网等。在产业节能方面,可以努力的空间更大,根据去年5月9日“国科会”向“立法院”所作报告,如果采用现有最佳可行技术或现有成本上可行技术,岛内耗能产业总计可以减少使用663亿度电,超过目前运转中的3座核电厂400亿度的发电量。虽然这是学术性的评估报告,但已足以证明推动产业节能是因应供电缺口的另一有效途径。

  台湾能源政策最核心的问题是,岛内产业结构过于偏重高耗能产业,台湾工业用电占整体用电逾5成,其中电子、石化及钢铁三大用电行业即占工业用电逾6成,占全台湾总用电逾3成;另水泥、人纤、造纸等耗能产业用电量业亦甚可观。这些产业的用电量和创造的附加价值不成比例,又是台湾二氧化碳总排放量高居全球第23名、人均排放量高居全球第21名的元凶,可说是极为沉重的负担。

  所以,因应供电限制的最有效对策,是加速调整产业结构,改善能源使用效率,大幅降低电力需求。这更需要台当局下定决心,从能源政策及产业政策双管其下,一举解决台湾不能回避的能源及减碳两大难题。

  核四不能如期供电,已是既成事实,反核压力更会只增不减。争论各方必须尽速走出对抗情绪,期建立能源政策新共识,既能满足民生及产业需求,又有利民生。

浏览精彩评论 进入评论频道

 

[责任编辑:李杰]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