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公民组合”是民进党的侧翼或对手?

2014年05月08日 08:48: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台湾《联合报》8日发表社论说,台湾“反核”及“反服贸”两项运动,对马英九当局构成严重挑战,同时也让民进党的反对角色沦为边缘化。对此,民进党内部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林浊水认为,林义雄筹组的“公民组合”已对民进党形成巨大挑战;蔡英文则认为,学运结合社会力量和民进党“一起作用”,有助推动社会变化,“学生最后还是需要民进党”。

  文章分析,要看清这一波社运与民进党的暧昧关系,或许还需要更多时间观察。但若仅就“反服贸”与“反核”两次的群众操作看,民进党与若干学运或社运主导者具有互为表里、相互呼应的关系,其实已若隐若现;问题只在,目前作为侧翼的社运,未来会不会演变成喧宾夺主,进而成为侵蚀或瓜分绿营的竞争力量,则尚难以断言。

  串起“反服贸”与“反核”两波运动的关键人物,正是林义雄。学生占领“立法院”期间,林义雄在“立法院”外静坐,并非偶然;林飞帆含泪上前拥抱林义雄,也非偶然;学生退场后,林义雄马上宣布展开禁食反核,更不是偶然。马当局宣布“封存”核四后,林义雄宣布结束禁食并呼吁广大民众一起“砥砺”、“切磋”,进行“更有效的抗争”,当然也是其按部就班计划的一部分。

  今年初传出林义雄要筹组“新政团”,这个随后取名“公民组合”的政团,已正式在3月31日向台湾主管机关递出申请。选择那个日子,正是学运“330上凯道”展现气势的次日,显然抓住了“形势大好”的时机。“公民组合”的要角,除了林义雄,还包括被学生封为“学运战神”的法律学者黄国昌和前“司改会”执行长林峰正等人;由此,即不难理解庞大教授群及律师团于学运期间在幕前发声、幕后指导之来龙去脉。

  就学运的支持者或参与者而言,未必注意到当时运动背后的政治脉络,他们参与“反服贸”或“反核”示威,单纯是针对现状不满而发。然而,对于运动的核心成员而言,能够将“学运”的力量串连上“反核”,并一气呵成地让马当局在核四议题上俯首就范,这个以“公民运动”为名的操作,实在是威力无穷。也因此,接下来的“割阑尾”、“遍地开花”,乃至林义雄宣示的反“自由经济示范区”,便丝毫不愁没有粮草、弹药和群众。

  林浊水之所以担心“公民组合”对绿营构成巨大挑战,原因正是:服贸协议及核四的喊停喊卡,外观看来都是街头运动奏功所致,那是民进党在“立法院”杯葛多时皆达不到的目标。如此一来,民众对民进党长期缺乏表现的失望,便可能转而寄望于打着“公民运动”、“第三势力”旗号的“公民组合”。事实上,根据最近的民调,经过太阳花学运的淘洗,自认为是“中立”立场的民众已经超越4成,远高于蓝绿。这说明,无论这波社运是不是民进党所策动,在至少在表面上看来,它重创了执政党,也同样让民进党伤筋动骨。

  至于蔡英文把学运、社运视为民进党的侧翼,认为“学生最后还是需要民进党”,这若不是蔡英文过度乐观,就是她其实全然洞悉其间的运作策略及作战目的。不可否认,现任民进党主席苏贞昌是因为民进党在学运期间表现不佳挨批,因而被迫宣布退出了5月的民进党主席选举;但蔡英文却是学运风暴过后“世代交替”的获益者,两名学运领袖也曾是她当年竞选时的地方青年军。在这种情况下,她当然毋需忧心。更何况,林义雄2月底说明要筹组政团时,明确强调其目标是要“让2016国民党在‘立法院’无法过半”;以此解读,将“公民组合”视为民进党的“盟友”而非“叛军”或“对手”,亦并不离谱。

  无论如何,蓝绿阵营的长期对峙羁绊了台湾的民主脚步是事实,而民众对于蓝绿对峙的不满正日益上升也是事实。问题在,这样的僵局,如果是被穿着“公民运动”外衣的绿营侧翼所打开或打破,那么台湾民主将是什么局面?然而,如果广大公民群众并不甘于穿上绿军的制服,甚至决定讨伐或叛离民进党阵营,如此一来,台湾民主又将是什么局面?

  这个结局,目前看来,恐怕也不是林义雄所能预测或一手掌握的。

浏览精彩评论 进入评论频道

 

[责任编辑:李杰]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