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政客的恶意让台湾社会共识难凝聚

2014年04月28日 08:56: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国民党提出“封存”核四之议,核四完工之后不运转,意味马英九当局作出了重大让步:把核四的命运留待未来,此举,让在野党顿时失去反对支点,却仍在马苏会、“立院”及各路持续激战。这也显示,核电安全最大的敌人其实不是台湾民众心里的恐惧,而是政客的煽惑及恶意。

  台湾《联合报》27日社论说,所谓“封存”,有人形容是这把核四装入“时间胶囊”,有人则形容这像是宣判核四“死缓”。无论如何,其概念都是:勿贸然决定核四的生死,让社会有一段思考沉淀的时间,也保留民众未来不同思考的重启空间。由此可见,“封存”的主张,比起民进党目前叫嚣着要“立刻废除”或“降低门坎公投”,是更设想周全的处置。

  简言之,“封存核四”和“立刻废除”之间最大的差别是:“封存”是让核四进入一种“休眠”状态,核四厂的一切机组和零件均保持完整状态;万一未来台湾的供电发生严重短缺,而人们对核能安全的疑虑也回到可以容忍的程度,经过全民“公投”的同意,还有一个核四可以应付紧急之需。而如果是“立刻废除”,花了3000多亿元(新台币,下同)兴建的核四,将立刻变成全球最昂贵的废墟,或许称斤论两当破铜烂铁卖掉,或许不时遭人窃取、破坏,永远失去再利用的价值。那样的话,台湾人的反智与奢侈,也可以在世界核能史上留名了。

  马英九承诺任内不运转核四,这形同他自行断臂,这也剥夺了那些选择相信台当局有能力使核四安全运转的民众之意志。若不是国民党党内外压力排山倒海,若不是希望追求社会安宁,很难想象他会作出这样的妥协。然而,以近两年台湾社会的躁动不安看,马英九恐怕也已了解,在他任内已无和平解决核四争议的可能。在这种情况下,还不如将核四“封存”束诸高阁,留待后人的智慧解决。或者换一个时空,台湾人民会有不同的想法。

  “封存”一词,值得深思玩味。核四的封存,其实不只是封存了核四厂,同时也将台湾此时此地对核电争议无解、无能为力的情境置入时间胶囊。更放大来看,它也封存了台湾现下民主政治的纷乱状态,乃至整个社会共识难以凝聚、分歧无法妥协的困境。事实上,除了“反核四”声浪,稍早的“反服贸”学运,更早的“反垄断”、“反国光”等一系列运动,一次次试图把台湾装进时间胶囊里,这次终于总结在核四的封存。台湾多年来各方面缺乏进展,与这种不时处于“围堵”的氛围,不可能没有关系。

  核四议题在台湾绵延长达20多年,它的内在困境,随着时间的拉长愈陷愈深。近些年,倾向环保和反核的民众有增加的趋势,这是值得欣喜的现象;但令人担心的则是,政治上解决这类争议的能力和素养并未随之提高,反而是在倒退。核四争议20多年中最诡异的一段轨迹是:民进党在2000年宣布停建,次年恢复兴建,2006年又追加人员及400多亿元预算;但在2008年失去政权后,民进党又站回反核四的立场。而今,民进党不仅连其执政时制定的“公民投票法”门坎都要设法破坏,更公然要挟马英九“径自停建”。此刻,核四的“封存”,也必然完整保留民进党在其间投机摇摆、毫无信念的丑陋面貌。

  从技术观点看,“封存”跟宣判核四“死刑”,已相去不远。对民众而言,一个不运作的核电厂可以卸下心头的恐惧;然而,这样的退让不会使社会的纷争结束,因为政客的恶意永远源源不绝,不会罢休。无论如何,“封存”为未来保留了两个余地:一是万一遇上电力短缺,可供重启作为备援救急;二是未来民众或许能有更成熟的智慧看待此事,台湾不必平白把3000多亿的设备立刻变成垃圾。

  请民进党告诉人民:在所有游戏都玩遍后,你还有什么更好的选项?

浏览精彩评论 进入评论频道

 

[责任编辑:李杰]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