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台湾学运光环陨落:是矛盾也是反讽

2014年04月09日 08:45: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王金平帮学生搭起了下台阶,学生为王金平铺上了红地毯,台湾“318”学运以这样的方式宣布和平收场,让许多人松了一口气。但与此同时,不少人恐怕也因此感到忧心:一场轰轰烈烈的学生运动,为何许多地方看起来如此眼熟,甚至复制了现实政治?

  台湾《联合报》9日社论指出:现在就要对“318”学运作出总结,或嫌太早;毕竟,学生尚未真正撤离,而且学生扬言未来将走入社会“遍地开花”持续运动,后势仍有待观察。但整体而言,学运在组织动员上是成功的,在宣传整合上是令人刮目相看的,在反服贸抗争上收到了超乎预期的效果;这些,都是值得正面看待的部分。更重要的是,他们表达了年轻世代对两岸议题的不同声音,其态度之强烈,是上一代所始料未及。

  但从另一方面看,学生们占领“立法院”议场的手段是非法的,他们要求台当局官员对话的方式缺乏尊重与对等的教养,他们要求“立委”签署同意书的动作流于霸道,他们呼唤群众前来声援的态度过嫌轻率,他们要求“立法院”直接接受所谓民间版《两岸协议监督条例》则显得自以为是,缺乏民主和体制运作的概念。这些,是所有领导或参与此次学运,乃至只是在凯道或网络上表态的年轻人,必须省思的事。

  任何学运都带有呼吁改革的本质,这是“318”学运受到重视及珍惜的原因。社会大众愿意聆听年轻人的声音,是因为有义务为下一代建构更美好的前景,也有责任修正既有政策的偏差。然而,包容或尊重示威者的发言权,并不表示承认他们的一切行径合理,更不意味学生的所有要求都应该被无条件答应。

  观察宣布退场那天的情况,议场内显然有其他成员反对撤出。一名激进者甚至激动怒骂退场的决定是“黑箱作业”,未经公开讨论;他并说,要退场,应该经过“全民讨论”才行。短短的一幕,便戳破了学运自身披挂的民主表相。

  试想,“318”学运的发动,是因反对国民党服贸协议的“黑箱作业”而起;这“黑箱”二字,喊得多么义正词严。但也不过三周的时光,这张“黑箱”的标签,只因为退场之争,便由同学贴回了学运领袖身上。这种“回力棒”效应,证明批评者也须接受批评,学生不该一无感受吧!

  再说,学生要不要撤退,有没有办法像那名异议者所提的那样,先经过“全民讨论”再作决定?当然不可能!群众运动的现场,全民在哪里?然而,这廿多天来,学运场上充斥着这个全称式的字眼,学生在议场召开“人民会议”,陈为廷宣称:“我们才是这个岛屿的主人!”林飞帆高呼马英九“请你接受人民指挥。”在学运场上,群众可以把“人民”喊得那么神圣,指挥者可以把自己膨胀成“人民”的化身,却同时又把经选举产生的领导人和“立委”踩在脚下;这一幕,是矛盾,也是反讽,更是民主的荒谬。

  这次学运历经三次分裂:第一次,是鹰派与鸽派的路线之争,结果产生了攻占“行政院”的暴冲事件;第二次,是精英与普通民众的阶级之争,因此有了“贱民解放区”的论坛设置;第三次,则是撤离议场与否的意见分歧,所以才会有“遍地开花”的妥协。这些歧见与争执,未必全是坏事,至少促使学运核心成员反省组织及沟通的方式。而从外界看来,这也是学运光环殒落的必然过程,运动毕竟只是社会动员的暂时形式,而不是常态;于是,仅仅3周也够让神圣、锐气逼人的学运图穷匕现了。

  社论说,对这次学运的组织、动员、宣传和秩序,我们深感佩服,年轻的一代充分运用了他们的优势。但对于这次学运的占领手段、霸道的论述方式、对异议者的一味否定,则让人难以苟同。尤其,学运领袖一味丑化行政部门签订服贸协议的用心,对于朝野“立委”不认真审议的作为却不以为意,而私下又和某些“黑手”进行交易,这恐怕是此次学运最大的盲点与败笔。

  这三周的运动对学生是一场试炼,我们期待,走出议场能使他们变得更成熟,切勿复制自己声言不齿的政治伎俩,更勿变成自己批评对象的翻版。

浏览精彩评论 进入评论频道

 

[责任编辑:李杰]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