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鼎王火锅爆丑闻 作假已成业界生态?

2014年02月28日 09:03: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台湾知名连锁火锅店“鼎王”被踢爆汤头(底料)“假天然”,掺料风波愈滚愈大,惊动地方卫生局。但如果印象犹新,从胖达人,再到塑化剂、假油,台湾食品安全问题一桩接一桩,俨然形成媒体的揭弊乐园。

  台湾《立报》28日发表社论说,消费者的愤怒可以想象。花了不算低的价格,吃到一锅自以为天然熬煮的汤头底料,甚至还用脸书即时昭告亲友,为业者免费宣传,怎知真相竟是如此不堪。

  但消费者的无奈更油然而生。拒绝得了“鼎王”,难道就代表其他业者“清白”,可以安心果腹?在圣经里有一段话:“你们当中谁是没有罪的,谁就可以先拿石头打他。”问题是,其他同业胆敢丢石谴责,划清界限?

  大家都心知肚明,这是一个业界生态,或者说是一个共犯结构。当业界的竞争力与营利模式系乎汤头底料等原料的不断“精进”,加工打败天然,优胜劣败的结果当然是物以类聚。于是乎,主客易位,所谓天然,不在原料,而是包装与宣传。

  这也是为什么,消费者表面上有选择自由,实际上缺缺如也。马克思说过,阶级剥削不因劳工换老板而改变;或许到了高度发达的消费主义阶段,我们也可以如是说:消费者不因转换店家消费而获得真与纯。

  这绝非仅仅逻辑推理,而是再三表露在台湾消费者的“世故”。经过这么多食品安全事件的洗礼,消费者不笨,知道问题不在几家的个案,而是结构性症状,但也恰恰如此,消费者反而变得愈加虚无,“反正每家都这样,早就见怪不怪。”试问,台湾哪家食品厂商,因为食品安全丑闻而关门大吉?更多的是,风头一过,就云淡风清。

  全世界像台湾这样,业者那么容易“漂白”的例子,并不多见。

  厂商的无畏与消费者的无谓,最可怕的结果是让台湾的文明底线不断撤退。“反正没吃死人,别怕”成了消费者集体催眠的话术。当一个社会,以会不会吃死人作为柴米油盐的消费判断基准,难道不是莫大悲哀?

  种种这一切,突出了业者与消费者之间的资讯不对称问题,而资本逻辑从中上下其手。所谓消费者的选择,其实只是最外层的广告与包装,但表象与本质在愈是发达的消费资本主义里,就愈不一致。而这也是为何每次出事,业者第一反应总是喊冤,并往回推给供应商的原因。

  食品安全,与其诉诸业者的道德良心,倒不如想想什么样的体制提供了“富贵险中求”的诱因。

浏览精彩评论 进入评论频道 

 

 

 

 

[责任编辑:李杰]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