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一场名为“中资/中国因素与港台媒体”的学术研讨会上,两岸新闻交流的议题成为了讨论焦点。在这场研讨会上,台湾新闻记者协会的代表表示,两岸开放媒体互设常驻机构完全不符合台湾的公共利益,也无法改变资讯不能自由流通的状况。这位记协的代表说,两岸媒体常驻不能促进台湾的民主多元价值,台湾媒体在大陆采访没有新闻自由,大陆方面对记者的报导、行动多所控制,两岸资讯不流通,因此,开设常驻机构对台湾社会没有帮助。对此,台湾《旺报》26日社评表示:很明显的,长期主张新闻自由、保障新闻从业人员权益的台湾记协,竟成反对两岸开放媒体互设常驻机构的保守势力。
社评说,记协代表的发言,确实代表台湾一部分人的想法,反映了一部分人的忧虑,但是,我们不得不指出,这种自我封闭的态度才是真正不符合“台湾的公共利益”,无助于落实民主多元价值的作法,同时,这种只针对大陆方面新闻政策进行批判的观点,也未必符合两岸新闻交流的历史和现况。
要深入了解两岸新闻交流这个议题,还是应该从历史说起。事实上,两岸新闻的交流与开放,是由大陆方面开始启动。1987年,大陆率先宣布欢迎台湾记者前往大陆采访,徐璐、李永得的大陆行,可说是台湾新闻史上的大事。1993年,大陆又单方面开放台湾记者前往大陆不间断采访,也就是现行的“驻点采访”。尔后,大陆国台办又接连推出下放台湾记者赴大陆采访审批权、延长台湾记者驻点时间等措施,大陆方面的这些政策,总的方向正是要使台湾记者前往大陆采访更为便利。
相反的,台湾历届当局对于大陆媒体与记者来台,始终是心态上戒慎恐惧,政策上戒急用忍。台湾直到2000年底才有条件允许大陆媒体来台驻点采访,至今开放来台驻点采访的大陆媒体可说少到不成比例。2005年4月,《人民日报》和新华社记者更被当时的民进党当局下令禁止赴台,直至2008年7月马英九执政后才获得恢复。马英九上台以来,台当局确实在两岸新闻交流上作了许多努力,比如增加大陆地方赴台驻点采访,延长赴台驻点采访时间,放宽大陆驻点记者前往台北以外地区采访,但是,仍存在许多值得努力改善的空间。
再从历史谈到现况。如今,台湾记者前往大陆采访除驻点外,已无须审批;驻点采访一次最长可延至半年,期间可自由出入,多次往返。大陆已累计批准十多家台湾媒体在大陆重要城市驻点采访,前往大陆采访的记者人次成千上万。但是,目前这种两岸记者驻点采访的模式仍存在相当的问题,不利于两岸的相互理解与交流。比如,大陆媒体赴台驻点人数、时间和采访地域都受到限制,不但增加成本,新闻采访工作也因此缺乏连续性、稳定性和深入性、广泛性。
也由于两岸媒体采访的常态化、正常化尚未实现,长期往来两岸的媒体人在家庭、生活、医疗等方面的问题都难以获得妥善的解决,这对于新闻质量的提升,相信也会有很大的影响。同时,在大陆媒体赴台采访、驻点均受到相当限制的情况下,两岸媒体人的实务交流、经验分享自然同样受到限制。不论从强化新闻专业、还是从传递台湾价值的角度来看,都是相当可惜的。
在两岸新闻交流上采取“自我封闭”的作为,其实是假新闻自由之名,却在实际上扼杀了新闻自由。高举新闻自由的大旗,而以大陆缺乏新闻自由为理由,限制大陆媒体在台湾的新闻采访,不正表现了媒体封锁派在理念上的自我矛盾?高喊捍卫台湾自由民主多元的口号,却处处自我设限,尽可能地将大陆媒体隔绝在台湾境外,不正是自我放弃了让大陆媒体人士深入了解台湾政治社会制度优点的机会?不正是对台湾自由民主体制与价值缺乏自信的表现?大陆媒体机构在台常驻,或许的确会增加大陆观点在台湾传播的机会,但是难道台湾所自豪的价值多元,竟然是刻意排除大陆观点的假多元、真偏狭吗?
事实上,只要我们持平的去认识大陆媒体的实况与特点,我们自然会发现,两岸虽然在政治制度、媒体环境等方面有所不同,但许多大陆媒体人同样追求新闻专业,突破禁忌追求真相真理,并在许多专业领域有着相当突出的表现。两岸媒体各有所长,应当通过交流分享经验、共谋向上发展,而绝不应该固步自封,闭关自守。
[责任编辑: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