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立报》10日发表社论说,谢长廷参选2014年即将改选的民进党主席,撇开其党内政治派系的势力消长和算计,无论胜选与否,至少有三个重要的意义值得深思及肯定。首先,谢长廷参选民进党主席是落实他在2011年提出的“宪法共识”,并开展其以“中华民国宪法”为基础的“宪法”路线,这是政治路线之争,远超越民进党主席和派系角力的胜负。
“宪法共识”强调的是台湾内部绝大多数民意的“重迭共识”,是要对“中华民国宪法”舍异求同,作为大家认同的基本规范,团结多数的民意,促进朝野和解,在内政与治理能力上竞争,台湾社会才会稳健进步。换言之,部分“独”派人士对“中华民国宪法”在领土、主权范围有不同见解,一直耿耿于怀,其实这部分尚待与中国大陆在国际社会皆能同意的情况下,进行正式的政治谈判来解决,否则即使台湾片面宣布自己的领土和主权范围,却缺乏国际社会的广泛承认和支持,反而会让台湾陷入孤立的窘境。面对台湾社会,当务之急是在绝大多数民意认同的平台上,朝野进行良性竞争,让台湾不再原地踏步,稳健发展,而绝大多数民意具体的展现,即现行之“宪政体制”。
其次,谢长廷参选民进党主席也有助于打破“以党领政”、“党政不分”的恶例。一直以来,台湾的领导人包括蒋家父子、李、陈、马历任台湾地区领导人,都是任“总统”兼党主席,一方面容易控制党及党员,另方面容易经营政治献金,所以有意角逐2016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的苏贞昌和蔡英文也亟欲取得民进党主席的位置。问题是参与公职选举的候选人往往有太多选举考量的利害算计,一方面想要讨好基本盘,另一方面又想争取中间选民的支持,所以在党的政治路线及党务改造上多有掣肘,无法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民进党自2012年“大选”落败后,声言要进行两岸政治路线的改革,却一直不能满足人民的期待,以致当国民党执政令人不满时,民进党的声望亦未有起色。谢长廷若能坚定参选到底,那么蔡英文除非是想成全苏贞昌参选2016,否则必然不会自己参选。
第三,谢长廷参选民进党主席仍高举两岸和平、交流的路线,即使饱受“独”派人士批评,亦未见其有退怯、讨好的迹象,反而勇于为自己的主张和政治路线辩护,可见他也认知这是路线之争,绝非单纯一届党主席位置之争。纵然民进党主席选举是由民进党员投票直选,外人无从插手介入,但谢长廷能否参选到底、能否胜选?却是攸关民进党两岸政治路线转型;以及朝野政党能否在“宪法路线”之下良性竞争,带领台湾向前的关键指标。
[责任编辑: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