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看见台湾:经济发展衍生的环境负债

2013年12月06日 08:58: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由台湾导演侯孝贤监制、齐柏林执导的纪录片《看见台湾》日前在台湾上映。该片总计耗资9000万新台币(约合2200万元人民币),是台湾有史以来耗资最高的纪录片。据悉,该片花了将近3年时间,在全台湾的上空飞行拍摄,全片皆以壮阔鸟瞰的视角,将台湾以一种少见的角度与姿态,呈现在大银幕上。导演齐柏林这样介绍本片。他希望借助空中飞行摄影,用镜头记录这片土地的景貌,让大家能够仔细地看到它的美与伤痕。

  台湾立报6日发表社论说,《看见台湾》不仅吸引了许多人走进戏院观赏,更引起广大回响。看到残破的生态山河,不禁让人掩面叹息。

  这股氛围,媒体与台当局都受到感染。看到支离破碎的生态画面,台当局“行政院”也正准备强力整顿,“还我河山”。

  但行动之前,不妨想想,何以致此?

  宏观地看,当然和台湾放任式的经济发展模式有关。说来讽刺,台湾虽然是资本主义后进参与者,但西方教科书里的“自由放任”却是在台湾被充分实现,反而欧陆至今仍对市场重重规约。如今真相揭晓,台湾的经济发展,衍生出一笔庞大的环境负债,而此时正是“债留子孙”的写照。

  社论还说,中国大陆的发展亦然,而且力道更为讯猛。但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台湾经济发展逻辑不变,则迁移至对岸的台商也势必是恶化中国大陆生态环境的一员。“地球只有一个”,这句生态主义者的警语,其实具有浓厚国际主义者的味道。下一阶段,我们不可能一方面喊着“守护台湾生态”,另一方面却又鼓励台商西进、南进,只图环境成本的转嫁。

  如果只看在地脉络,《看见台湾》也是治疗台当局精神分裂症的好教材。

  例如,现在人们开始对高山茶、高山民宿对环境危害的现象进行挞伐。但稍加细想,无论台当局或在人们的日常生活里,所谓“慢活”、“休闲品味”、甚至“美食推广”,哪一样不是和这些侵犯生态的活动有关?

  这就是台当局左手打右手的尴尬。我们不可能周一到周六老是犯错,最后等到周日才进教堂忏悔。包括不久前的假油食品安全风暴,甚至拿规范不高的夜市当作“台湾特色”的国际宣传,其实都是缺乏长线风险意识的短线思维。

  包括现在热议的人才短缺问题亦如是。先前高等教育开放导致“人才”过剩,现在却又大喊人才将会短缺,必须即刻行动。昨是今非,不啻凸显了政策思维的混乱,更增添了社会成本。

  齐柏林的优点,在于空拍鸟瞰。而这正是台当局狭隘本位主义所欠缺的全局视野。当然,台当局并非不了解各部门各行其是,终究各自只看到自己井口那片天的局限,问题是,台当局克服本位主义的方法,只是诉诸于各式各样的“跨部会会报”。事实证明,这种跨部会活动,早已流于形式,相关部会首长更经常只是指派中阶官员出席而沦为一场空谈。

  我们的主政者,何时才能真正“看见台湾”?

浏览精彩评论 进入评论频道 

 

[责任编辑:李杰]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