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党发言人罗致政以学者身份赴大陆出席两岸关系研讨会引起广泛关注,外界甚至解读罗致政此次大陆之行为“破冰之旅”。香港中评社20日刊文分析,民进党的两岸政策始终受制于党内“独派”的力量,更因党内派系运作的政治现实而屡遭绑架。而罗致政登陆事件实在称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政治“破冰之旅”,其本质不过是民进党抬高身价,迷惑选民,为争取政治选票而精心演出的一场政治戏码而已。
全文摘编如下:
近日,民进党发言人罗致政以学者身份赴大陆出席两岸关系研讨会引起广泛关注。外界甚至解读罗致政此次大陆之行为“破冰之旅”,认为民进党的此举具有调整其两岸政策方向标的重要作用。可是,我们在看到民进党向大陆跨出一步的同时,这一步是否意味着民进党的两岸政策真正发生根本性转变?抑或是民进党面对“2012大选”失败,急于捞取政治资本,挽救民意下滑颓势,争取政治选票的又一出政治操作?
首先,我们从罗致政登陆事件的性质、内容等方面来看,这次活动完全不能称得上是政治“破冰之旅”,何以见得?所谓“破冰之旅”是一种非常形象的比喻,指的是过去长久以来,当事双方的关系是完全冻结状态,即“零交流”,且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必须用极大的力量打破坚冰,开启双方对话交流的新局面,而且后续要有一系列不断深入广泛的交流相继展开,这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破冰之旅”。比如2005年4月,时任国民党主席的连战率团首次访问大陆,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在北京举行历史性会谈,结束两党过去六十年来敌对状态,在“九二共识”和“一个中国”原则下,双方共同发布“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两岸关系由此出现历史性转折。随后两岸各领域交流与合作渐次展开并日趋热络,两岸关系朝着和平发展方向不断迈进。
反观此次罗致政登陆,虽然身为民进党发言人,但罗致政此行是以东吴大学政治系副教授的民间学者身份参加会议,民进党也一再强调,罗致政是以“个人受邀,学者身份,向党报备,准假前往”的方式出席这次研讨会。民进党还特别强调“由于是以个人身分前往,罗教授在论坛期间的相关发言,只代表罗教授个人,不代表党的立场。”既然如此,罗致政既不是民进党人士登陆的第一人(之前有多位民进党人士登陆,如许荣淑、范振宗、陈菊、苏治芬等),也不代表民进党党派立场,不具备政党交流性质,更没有在民进党与共产党主导下的两岸交流合作事项展开。另外,罗致政在登陆前不久还以民进党发言人的身份要求大陆方面撤除“政治门槛”(即接受“台独”)与民进党交流,可见其两岸政策根本没有任何改变。通过以上观察,我们便可以看出罗致政登陆事件没有任何“破冰之旅”的实质意义可言,也不可能具备调整两岸政策风向标的作用,这只能称作又一例民进党人士以民间身份偶然、间断地、并无实质政治意义的登陆事件而已。
那么,为什么民进党还要在此时此刻派罗致政登陆参加两岸关系研讨会呢?一是从研讨会本身来讲,民进党便于派员参加,且能对外释放貌似转变两岸政策的假象。两岸关系研讨会旨在深入探讨研究两岸交流合作过程中的具体事项,促进两岸和平发展的学术会议。民进党正是看中了研讨会在促进两岸关系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而且是非官方性质的,这样既可以派员以非官方身份参加,又可以在形式上加入到两岸关系研讨中来,对外界显示出民进党也有意与大陆开展对话的意味。
二是从民进党化解党内矛盾来看,此时正值民进党败选检讨之后,党内各派要求调整两岸政策的呼声愈来愈高,如何因应党内改革派的要求,又要安抚“独派”的反对,保持党内基本稳定?最好的办法就是在败选之后,派党内人士以非官方身份到大陆“试温”,既让党内改革派看到民进党高层有意调整大陆政策的风向,又让党内“独派”看到,民进党并没有以公职、官方身份与大陆对话交流,避免“独派”及其支持者反弹。所以民进党派罗致政以学者身份登陆,可谓很好地达到了党内既要求改革又不抵触“台独”势力的目的,可谓一箭双雕,两不得罪。
而民进党派员登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其两岸政策。观察民进党的两岸政策,一定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而最重要的,最具有指标性的就是其“台独党纲”存废问题。民进党成立二十多年来,“台独党纲”始终是其神主牌和精神支柱,也是赖以维护基本盘的重要利器。而“台独”势力在民进党内盘根错节,根深蒂固,虽然党内派系林立,但缺少“台独”作为靠山和奥援,任何派系都不能立足发展。而大陆之所以时至今日仍然不与民进党对话交流,就是因为其“台独党纲”没有根本废除,严重威胁国家统一和台海和平稳定,而大陆长期以来一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决反对和遏制“台独”和各种分裂活动,过去坚持,现在没变,未来相当长的时期都不会有丝毫改变和动摇。由此,“台独”成为民进党与大陆交流对话的最大障碍,民进党只有彻底废除“台独党纲”,大陆才能与之对话交流,也才能代表民进党真正转变两岸政策的开端,否则都只能是空中楼阁。
[责任编辑:高斯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