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学者:实现中华经济圈 立足世界

2012年02月03日 14:33: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台湾中华科技大学副校长李英明2日在台湾《旺报》发表文章论述在亚太地区构建一个“中华经济圈”,文章内容摘编如下:

  信评机构惠誉再度大砍意大利、西班牙和比利时等欧元区国家的主权评级,使欧债危机更加蒙尘。全球相关经济体,一方面严阵以待欧债危机,另一方面则积极寻找摆脱欧债的新出路,投入各种自由贸易区或区域合作的网络之中,而亚太及东亚则成为全球经贸合作与博奕最亮眼的区域。 

  意大利面碗效应   

  亚太及东亚的经贸发展进程,是透过一系列双边或多边自由贸易或区域合作协议共同推动的,日前亚太地区签署的双边自由贸易协议多达47个,亚太东亚地区的相关经贸合作协议将会持续增加,这样的发展形势基本上形成一种犬牙交错的自由贸易区与区域合作网络,并且形塑“意大利面碗效应”,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有不同层次的经贸合作和互动关系,就如同意大利面条般卷缠在一起;而不能进入这个意大利面碗之中的国家或经济体,就会面临被边缘化的危机,国际经贸空间会因此遭到极度的限缩。 

  亚太和东亚地区这样的经济互动与合作型态,从1980年代逐渐成形,进入21世纪更为丰富发展,而伴随着这种发展而来的是,过去雁行形态的经贸运转模式,逐渐向“竹节经济”模式发展,不同国家和地区通过相互衔接,互相支撑,使各相关经济体间彼此能一节一节地推高,形成多层级、多厂商、多国家地区间跨国跨区的意大利面式的生产网络,并且创造多样丰富的跨国跨区的产业群聚。 

  亚太和东亚地区这种生产网络的形成,刚开始是由美日或欧洲直接投资所带动的,但由于亚太东亚地区的开放,再加上竹节经济效应,产业群雄并起,或大或小,层层迭迭的产业群聚并存,好像睡莲叶在池塘中蔓生萧长。竹节经济模式和睡莲叶式的分工形态纵横交错,构成炫丽夺目的经济图景。 

  台湾以IT产品为主的高科技产业发展,基本上与亚太地区或甚至全球生产网络的形成直接联系在一起。竹科、南科以及中科三大科学园区的发展演变,基本上呈现了产业群聚的跨国跨区联结与区位移动的现象;而为了因应竹节经济的推高效应,台湾的产业群聚的发展,逐渐由以制造为主的形态转变为以研发创新为主的形态,并企图成为全球或亚太东亚区域创新网络中的重要节点。 

  两岸四地 关系紧密  

  目前两岸已签署了ECFA,为了维系并扩大台湾的经贸空间,台湾必须善用ECFA,将其效用极大化发挥。ECFA的签署,建构了具有两岸特色的经济合作机制,不只让台湾能进入亚太及东亚的经贸网络中,而且也为建立中华经济区跨出重要的一步。 

  为了因应全球及区域愈趋激烈的经贸竞争,两岸四地甚至包括新加坡,可以共同推动中华紧密合作关系协定的协商谈判,签署相关协议。然后,以此为杠杆,让中华经济圈成为连结亚太与东亚经济的重要节点或桥梁。 

  甚至,可以中华经济圈为杠杆,采取“中华经济圈协定加几”的模式,将日、韩纳入中华经济圈的轴射版块之中,让中华经济圈成为亚太及东亚地区经贸池塘中的“大王莲”,挤身为与北美自由贸易区、欧盟等鼎足而立的重要经济区。

  浏览精彩评论 进入评论频道

 

[责任编辑:李杰]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