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媒《联合报》5日发表社论文章说,民进党认为,两岸关系建立在依赖大陆的“善意”之上,这种关系太脆弱,太无保障。然而,可以反过来问:难道两岸关系应当建立在彼此的“恶意”之上?若不依赖彼此的“善意”,另将何所凭借?
社论说,其实,两岸关系不论走到什么阶段,即使有朝一日签署了“和平协议”,彼此的“善意”仍是维持良性关系最根本的凭靠。因此,不要否定善意,必须建立善意,应当巩固善意。
两岸应当努力的目标是:将彼此的善意,从表面变成本质,从权谋变成信仰,从暂时变成长久;以时间换取空间,从“合理的过程”,通向“改善之目的”,其间贯彻始终者皆赖“善意”。
社论说,今日两岸机遇得来不易。若不是国民党在2000年及2004年两次选举失败,若不是陈水扁当局执政八年与大陆朝野丧尽“善意”,即不可能有2005年的胡锦涛与连战会面,更不可能建立“和平发展”的两岸竞合基调。至2008后,两岸遂得以共同具体落实了“和平发展”的运作架构,使“善意”不再是空言;而ECFA等15项协议,即成为“明文化的善意”及“法制化的善意”。
“善意”不是虚无空洞之物,而是两岸关系的根本凭借。就台湾而言,毕竟经历过李登辉陈水扁二任操作“台独”,可见并非每一主政者皆能维持善意;李登辉陈水扁非但屡屡成为“麻烦制造者”,且二人根本对“中华民国”亦无“善意”,而欲“正名制宪”。两岸今日的善意,并非理所当然,而是在获得教训及失败后,以重大代价所建立,双方皆应知所珍惜维护。
然而,今日两岸的善意,亦与各自的战略利益合辙,因此也有得以长久维系的客观条件。那么,为何不维持这样的善意?
“外交”休兵,因两岸善意;ECFA,因两岸善意;“司法”互助,因两岸善意;陆客个人游,因两岸善意……。不能因两岸善意未必靠得住,即否定及抵拒这些成就;反而要用这些成就,来鼓励及巩固两岸的善意。两岸关系以前的失败,正是败于恶意大于善意,近3年则是和平与民主的善意得以伸张,眼界提升了境界,思路开创了出路。
社论最后说,明年1月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将是两岸善意能否维系的严峻考验;即使善意不能完全凭靠,但更不能任性推翻。
[责任编辑: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