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两岸共同打击犯罪贴近民意 成效凸显

2011年06月14日 08:23: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两岸警方日前与印尼、柬埔寨、马来西亚和泰国警方合作,跨区逮捕598名嫌犯,捣毁诈骗据点106处,在共同打击犯罪方面凸显成效。台湾《联合报》今日刊载社论说,这次扫荡电信诈骗集团模式,反映两岸合作,只要肯办实事,结果是可以更贴近庶民的感受。

  全文摘编如下: 

  两岸警方与印尼、柬埔寨、马来西亚和泰国警方合作,开展跨两岸、跨国打击犯罪行动,六地同步扫荡诈骗集团,逮捕598名嫌犯;其中大陆居民186名、台湾居民410名、柬埔寨居民1名、越南居民1名,又捣毁诈骗据点106处,缴获银行卡、电脑、手机等一大批作案工具。台籍部分嫌犯,已先后从柬埔寨及印尼以专机押解返台接受侦讯,这是台湾治安史上首例,在大陆也是空前。 

  从1990年9月,两岸红十字会在金门举行会谈,讨论合作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协商偷渡犯和刑事嫌疑犯、刑事犯遣返问题,并签署金门协议起,两岸警方合作项目,多锁定恶性重大的刑案、突发命案、贩毒集团,且视个案受社会舆论关注程度而定。即使海基会和海协会前年签署过“海峡两岸共同打击犯罪及司法互助协议”,操作模式仍待发展。 

  这次跨两岸、跨国大抓诈骗集团,源起于台中地检署侦办电信诈骗案所掌握的线索;两岸警方高层能重视这样的刑案,显示彼此选择合作项目时,不再只着重惊悚社会的血案、绑架案,也关注到了诱使不特定民众无辜上当的电信诈骗案。亦即,两岸警察此次行动已经贴近庶民感觉。 

  台式诈骗集团出现江湖逾廿年,早期模式是广发信件,寄传单通知中奖为饵,接到查询电话再行骗;后来演变成利用家庭电话座机来电不显示作为屏蔽,躲在暗处拐骗。随着通讯技术进步,台式诈骗集团伎俩大跃进,成立固定或移动式机房,结合网路中转,撒下天罗地网,到处骗钱。 

  早年台湾警方和司法单位并不重视这类骗案,只是透过媒体呼吁民众别贪心就不会失财;直到近几年,受电信诈骗所害的人和家庭直线上升,中产阶级、社会上层人士也上当失财,民怨高涨,警方才认真查究这类刑案。加上媒体不断报导的提醒与教育之功,台湾人上当比率降低,此时,骗徒发现大陆才是电信诈骗的新兴市场,不但集结西进,还分散至邻近东南亚国家,逃避缉查。 

  当台式犯罪团伙两岸化、国际化后,如果警方不掌握两岸与国际的行动力,就只能被动等,守着抓人。这是过去廿多年,杀人犯、毒犯、经济犯、贪污犯及电话诈骗犯纷纷避走大陆的主要原因。去年和今年,台湾警政部门负责人王卓钧两度登陆,与大陆国务委员、公安部长孟建柱见面会谈,对尔后双方警察展开合作项目必有助益。 

  这次能一举摧毁跨境、跨国电信诈骗犯罪集团,在台湾由直属警政署的刑事警察局担纲;在大陆,据新华社报道:“这起案件是在国务委员、公安部长孟建柱高度重视和直接指挥下,公安部和台湾警方联合作战,联手柬埔寨、印尼警方,组织开展的集中统一收网行动。” 

  两岸关系缓和及倡议相互合作三年来,虽然签署了很多双边协议,成功进行了许多交流,ECFA也确实照顾了台湾产业界和农渔民,然而还是有很多人“无感”。这次王、孟两会后催生的扫荡电信诈骗集团模式,反映两岸合作,只要肯办实事,结果是可以更贴近庶民的感受。

  在刑事和司法互助领域,需要两岸合作干实事的项目还有不少,荦荦大者如贩毒和贩卖人口,掺杂着暴力血腥,为害治安至巨;参与干这些坏事的集团早已两岸化、国际化,仅靠单边警力侦搜,必然事倍功半,难以收效,必须跨境跨区执法,才能克奏肤功。

 

  浏览精彩评论 进入评论频道

[责任编辑:高斯斯]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