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日报》动新闻以全新的写实动漫方式呈现新闻。(来源:台湾《苹果日报》)
台湾《苹果日报》“动新闻”以膻色腥的拟真画面,手机上线并在网路上试播,引发各方争议。从台当局到地方各级政府24小时内,从无法可管,到立即开罚。台湾《中国时报》27日社论指出,站在媒体同业的立场,我们极不愿意政府机关以“管制”的方式阻绝或压抑新闻自由、言论自由乃至媒体更具创新的发展,但是必须严正指出的是,即使“裸体与尸体”是社会新闻的两大元素,当“动新闻”将造成裸体与尸体的过程与结果血淋淋地绘制成动画,播放上网、手机上线,标举言论自由大旗的媒体同业,请你也拿出一点点做为人的基本道德良心。
社论说,台湾社会从威权到开放,最自豪的就是言论自由,多少新闻前辈牺牲个人身家财产争取的就是这四个字,我们可以争到连“出版法”都废了,就是拒绝让政府的手伸进媒体,我们为民喉舌,拒绝充当政客的传声筒。当报纸发展到没有一个主管机关的时候,其实最需要的就是媒体自律,每一位从业人员都要戒慎恐惧地知道,自己每天的工作,传播的不只是讯息,更重要的还有“价值”。
所谓的“价值”,一点都不复杂,化约成最简单的话:报道恶事,引以为戒;报道善事,发扬光大。
《苹果日报》的新闻同样有他们的价值,很多人对《苹果》挖掘政商名流八卦绯闻婚外情不以为然,从另一方面来看,如果《苹果》不只是为了满足读者的偷窥欲,那么它的道德标尺可能比任何媒体都要更高,在他们笔下,不容许任何出了名的人有婚外情。可怕的是,他们在另一方面却以近乎下流的方式,制作各种色情暴力虚拟漫画,取代新闻照片,举凡淫医兽父狼教授,性侵凶杀甚至入监服刑者必要的探肛检查,都可以成为《苹果》卖报纸的“图像”。过去数年中,台当局少有罚款;民间社团虽有批评,从未施压;传播学者拿着放大镜检视各媒体,却鸵鸟般地以“我不看苹果”无视其内容,直到“动新闻”产制出炉,才赫然发现:这样的新闻呈现方式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扭曲了新闻价值。
新闻到底是什么?台湾通讯传播委员会主委彭芸说,“动新闻”根本不是新闻。除了“裸体与尸体”,新闻最重要的元素必须是“真”,新闻事件必须是真实发生的事,这就是为什么新闻照片很难允许合成照片,如果必要都得在一定规范之下。新闻也不同于书籍和电影,新闻只有一个“普级”,一份报纸在报架上陈列,包括各个版面不同的素材,这份报纸应该适合阖家观赏,既不可能以塑胶封膜包住报纸,要求18岁以上成年人才可购买,更不可能要求超商查验身份证做为买报纸的依凭,如果卖给18岁以下孩子就开罚。“动新闻”网络试播、手机上线后,问题比报纸在超商贩售更严重,因为政府也不可能订定法律限制18岁以上成年人才得持有手机或使用网路。
有线电视台还有锁码频道,稍为超越尺度者得晚上10点以后才得播放,“动新闻”则是24小时可以取得。日本性侵暴力电玩,再恐怖还是明确告诉你:那是电玩游戏;“动新闻”则是血淋淋地告诉你:这就是你身处的社会每天所发生的事,这就是那个受害人所处的困境。很难想像,“动新闻”使用这些近乎变态的拟真画面,到底想要刺激读者的那一种感官反应?
无可讳言,壹传媒进入台湾之后,从通路到媒体产制都开创出新闻的路径,对媒体生态造成极大冲击,这是壹传媒的本事,在企业经营之外,他可以不去考量“道德与社会责任”这件事,在壹传媒的标准里,新闻不外乎:裸体与尸体,枕头与拳头,并用揭弊爆料包装人性阴暗面。前台北市副市长金溥聪离开壹传媒,就是无法接受壹传媒的新闻价值,但是,道德与自律却敌不过营利两个字,包括“中华电信”迄今为止,都不明白目前还拥有最大官股,总该有一点道德感,拒绝让这样的新闻内容手机上线。
社论最后说,缺乏道德与自律的台湾社会,却必须保障《苹果》的新闻自由,即使他以新闻之名贩售性与暴力,并以此成为台湾销量最好、钱赚最多的媒体,却不可能赢得尊重。虽然,尊重值不了几个钱,但是,当人钱赚够的时候,午夜梦回,总要想想人生所为何事,既已为传媒集团,何苦自满于“裸体与尸体”的新闻取向?
(本文不代表中国台湾网立场)
[责任编辑:赵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