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党变尚未成功 马英九主席仍须努力

2009年10月27日 08:43:00  来源:
字号:    

  国民党临时中常会终于作出决定:全额补选中常委,一场国民党史上仅见的“宁静党变”也宣告揭开序幕。

  何以是“党变”?台湾《联合报》今天的社论指出,中常会是国民党的最上层权力结构,委员若在一夜之间全遭撤换,自是“党变”;如今,中常会全体常委在党中央指挥操盘下集体被动请辞,当然亦可谓“党变”。另外,中常委是由党代表票选产生,不论其当选原因为何,中常委具有票选的党意基础却殆无疑义;但党中央却因部分人士贿选,几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而决定将整锅粥倒弃重起炉灶,不啻是以个人意志或党中央意志推翻了民主票选的结论,也难谓非为“党变”。

  而且这场“党变”是由党主席马英九主导发动,也是“马英九意志”的贯彻,不论基于何种动机,现任党领导人不承认并进而推翻前任所主导产生的中常会,在世界政党史上也是罕见的“党变”。

  如今“党变”既已初阶段成功,中常委全额补选的选举新制也已公告,曾经涉贿者的参选资格亦将被剥夺,一个优质并符合“马英九意志”的中常会,因此便可乐观期待会在11月14日投票后产生吗?我们的看法是:非也,难也!

  何以故?先假设这样的情况:如果并无贿选情事的发生,上次当选的32名中常委如期任事一年,但试问:这样的中常会能符合“党优政强”的条件?能具备“以党辅政”的能力?能扮演“行动政党”火车头的角色吗?任何人的答案大概都是否定的。

  为什么?因为那32位中常委组成的权力结构,即使剔除部分贿选者,也“望之不似最高权力机制”,其中既无有政治实力的中央政务官与地方首长,亦无有社会形象的专业人士,代表性与功能性两者俱缺,以如此二军甚至三军的阵容,要如何负起最高权力机制的决策角色?又有何优质可言?凭什么专业与能力去辅助比他们更强数倍的“政府”?更遑论要当闻声救苦的行动政党领头羊。

  社论认为,这样一个天残地缺的“空壳中常会”,对国民党的执政大业毫无裨益,相信也不符合“马英九意志”的期待;因此姑且不论马英九是否如外界所言“以集权之实行改革之名”,“党变”既已启动,驷马难追,马英九目前最迫切要做的只有两件事:

  其一,他必须确定他要的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中常会。上次中常委选举,“中央政务官”集体退出,马系人马全面弃选,外界的普遍解读是:他要弱化党的功能,虚拟化中常会的角色。如果马英九确作此想,有志于把国民党逐步改造成柔性政党,社会大众自应乐观其成,但他却应从此闭口不谈“党优政强”这类口号,免得造成社会认知的落差,并让国民党遭受“名实不符”、“表里不一”的讥评。

  其二,如果他并无弱化中常会的意图,“以党辅政”也确是他的目标,他就必须以强化中常会作为手段,来彰显意图并实践目标。而强化中常会的方法唯有一途:延揽优质人才参选中常委。马英九既然可以“劝辞”全体中常委,推翻一个“劣质中常会”,当然也应该“劝选”中常委,重建一个“优质中常会”;否则,“党变”之后,参选中常委的仍是原来那批人,当选中常委的也仍是那些二、三军者流,这样的“党变”只不过是儿戏一场,徒留社会笑柄。

  100多年前,谭嗣同曾誓言:“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有之,请自嗣同始”,以示变法决心;马英九也应有这样的气魄:“国民党未闻有因改革而党变者,有之,请自英九始”,少了这样的气魄,这场“党变”恐怕将以失败甚至笑话收场。

浏览精彩评论 点击进入评论频道



(本文不代表中国台湾网立场)

[责任编辑:赵静]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