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行政院主计处”日前公布台湾经济统计数据,台湾于2007年底平均每户家庭的资产净额升至927万元(新台币,下同),同时负债也攀升至161万元的历史新高。台湾《工商时报》今日发表社论说,这项台湾经济统计数据美中不足的地方是,无法告诉我们岛内财富分配的情况,也无法让我们了解台湾社会财富集中已严重到什么程度。
社论指出,在经济学里,非但重视生产、所得、消费这些流量指标,更重视企业及家庭部门的资产存量指标。因为经济的走向终究是决定于这些经济存量,也因此在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之前,英国早已展开经济调查,并据以推估英国的资产;此后法、美、德、日等也纷纷投入调查。直到如今日本仍定期办理调查推计,近10年曾分别公布1999年、2004年的家计资产分配情况,以让外界了解日本家庭部门的财富差距。
资产分布于家庭、产业及公职机关等几大部门,只有不断累积资产存量,才能有充足的生产、消费能力,以带动经济成长。换言之,今天民间投资所以重要,非仅是投资的那一刻会带来采购商机,更重要的是有了投资所累积的资产存量才足以提升生产力;而家庭消费是否阔绰,除了受当年所得的影响外,家庭资产的厚薄恐怕才是更重要的原因。
社论强调,台湾民众生活在一个流量统计为主的社会,每天股价涨跌、出口升降、消费强弱影响了民众对经济的判断,各部门资产存量的变化反而没有获得应有的重视。如今每年公布一次的台湾经济统计,虽可弥补存量统计的不足,但由于这些资产存量系由财税资料等公务统计估算而得,并非透过调查推计出来的,因此无法据以评估台湾社会财富差距的实况,相较日、韩,这样的台湾经济统计数据明显是不足而有缺憾的。
事实上,台湾曾于1991年前后办过企业部门、家庭部门的经济调查,其中家庭部门的资产报告也于1992年对外公布。这份家庭资产调查,除了让我们了解当时台湾平均每户家庭资产净额526万元外,也让我们了解最富的20%家庭财富(资产)是最穷的20%家庭的16.8倍,远高于当年家庭所得差距4.97倍。
[责任编辑:王赛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