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的水灾重创南台湾,路毁桥断、地陷屋塌,山河变色,满目疮痍。第一时间救人赈灾为首要工作,民众热心投入人力、物力,令人动容。台湾《经济日报》今日发表社论说,然为记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仍不免要指责“台当局失灵”严重,若不痛定思痛,灾后重建工程及积极筹妥财源更要考验公共职能部门的能力。
社论指出,莫拉克台风水淹南台湾,是天灾,更是人祸,在于公职部门种种失灵现象,以致连起码保障民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能力都没有。就信息提供言,气象预报大幅低估降雨量,降低民众应付水灾的警觉心与应变力。又如8年1160亿元(新台币,下同)的水患治理特别预算,当局未能有效整体规划,甚至为了选举绑桩,地方各行其是,毫无功效呈现。河川山林过度开发,逆天而行,相关管理单位不是束手无策就是同流合污,以致大地反扑。长久以来,台湾执政当局与地方间协调能力不够,组织效能不足,决策缺乏信息,遇事指挥系统混乱,怨声必然四起。经此大考验,处处显示台当局失灵严重;综合言之,就是执政当局无能。
台当局理财未能“量出为入”,无力维持财政平衡,长期仰赖举债经营,当然也是当局失灵。虽然财政结构性失衡已存在20年,然而这两年却变本加厉,包括总预算及特别预算在内,今2009年度台当局债务净增加3652亿元,下2010年度预计净增加更达3998亿元,有如洪水高涨,创下历史纪录。或许举债扩大内需对抗金融海啸,有其不得不然的理由;然而这些钱有没有用在刀口上,经过此次台风豪雨洗礼,答案似已呼之欲出。
社论说,灾后重建工程包括家园重整、百业待兴、道路桥梁修建、就学与就业安顿等等。民众“人溺己溺”踊跃捐输,值得嘉许;台当局需要有计划持续性投入资源,更是责无旁贷。然而由于台当局平时不守财政纪律,以致债台高筑;如今需款孔急,如何筹措财源,却是棘手问题。面临公共支出需求增加,正常情况应以税收为财源;然而面对经济不景气,今年1至7月税收减征2067亿元,预估全年减少达1700亿元以上;明年一方面因为景气尚未全面复苏,另方面因配合促产条例落日,将营所税率降至20%,税收情况也不看好。财源不足,加税理应是筹措财源的正当方式,然以当前经济与政治情势观之,可能性极微。然而健全财政根本之道,除税制改革别无他途。
因应重大变故、灾变,根据台湾的有关规定,台当局有提追加预算及特别预算的权力。以往台当局偏好特别预算方式举债融通,主要在于规避公共债务规定的上限约束;然而当台当局未偿债务余额2009年底达4.1兆元,预计2010年底将攀升至4.5兆元以上,接近财政溃堤的警戒线时,若再大幅举债,其后果不堪设想。况且,公共财源不足,习惯性的举债融通,匆匆审批、草草执行,除了冲高债务外,实质效益有限。
由于灾后重建工程为一完整具系统性的公共财务,不容各行其是以致事倍功半;故台当局应成立专责机构,除了有效运用现有的第二预备金、特别统筹分配税款、灾害准备金外,并将执行中的治水特别预算、振兴经济与扩大公共建设特别预算、扩大地方建设预算等加以整合;同时要求各市县政府在既有公务预算中重新安排,调整先后次序,节衣缩食、以缓济急的将资源实时有效投入救灾及复建工程,台当局展现魄力与能力就在此一举。
[责任编辑:王赛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