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台媒:金融危机摧毁了资本主义的核心价值

2009年06月30日 14:36:00  来源:
字号:    

  台湾《工商时报》30日发表社论称,金融危机不仅摧毁了轻忽风险管理的银行,也颠覆了管制无方的金管机关和制度。除了金融管制,同样受到质疑的,是资本主义的核心价值:竞争。

  社论摘录如下,

  凡走过,必留下痕迹。这场世纪性的金融危机过后,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的金融管制制度、金融监理密度,以及金管组织,势必产生重大变革。美国的金管架构将由分权走向集权,英国的FSA(英国金管会)将从英格兰银行(英国央行)手中,接管部分金融稳定任务,而欧盟各国则在梦想成立一个国际性的金管组织。金融危机不仅摧毁了轻忽风险管理的银行,也颠覆了管制无方的金管机关和制度。

  除了金融管制,同样受到质疑的,是资本主义的核心价值:竞争。竞争是多多益善,抑或适可而止?面对这项问题,经济学一向主张:多多益善。但是现在却有人认为:金融业例外,因为银行竞争应当适可而止。果真如此,预防金融危机的良方除了加强金融业的监督管理外,限制金融竞争可能是另一剂预防针。

  主张竞争有害金融的理论,可以从三个方向说明。第一,银行业的本质特殊,适用于一般产业的经济政策,不一定适用于银行。

  银行业的特质是:负债之流动性高,因为存户可以随时提领存款;但是,资产的流动性却很低,因为银行不可能立即收回贷款或马上变现抵押品。这种资产与负债间,流动性不对称的问题,其它产业罕见。所以,民众挤兑一家银行,这家银行立即倒闭,而且恐慌还会扩散到其它银行,导致系统性危机,最后瓦解掉整个的金融体系。

  准此,银行皆为特许经营,并由国家监督管理,其用意即在弥补银行的脆弱性。既然银行是禁不起恐慌的产业,一般性的产业政策能否一体适用于银行业,例如产业经济学上备受推崇的“竞争”,即有商榷之余地。

  第二,竞争创造效率,但是也会稀释银行的利润,此对贷款人虽然有益,却对银行的风险管理不利,最终可能危害金融稳定。

  如前所述,银行由国家特许经营,并因特许之关系而享受经济租,这种经济租称为“特许利益”。但是,竞争会稀释特许利益,而且竞争者不必多如江鲫,市场上只要有三两家强劲的对手,寡占竞争就可以蒸发掉全部的利润。

  第三,面对竞争,银行放款与存款之间的利差会不断缩小,争气的银行会兼顾风险性与流动性,努力提高全行之收益,经营效率因此步步提升,此乃竞争之祝福。但是,提升效率终究有其止境,最终还是会将银行逼上险路:只顾冲业绩,顾不得风险管理,此乃竞争之诅咒。

  若非如此,卡债风暴与双卡危机是如何发生的?若非如此,何来这一波连动债纠纷?若非如此,这场惊天动地的金融危机又打从哪里来?

  质疑金融竞争的最后一项证据,见诸这一期的“经济学人”杂志。“经济学人”说:澳洲与加拿大在这场金融危机中,毫发无伤,没有任何一家银行需要政府援手,原因是澳洲始终坚持其国内四大银行不得合并的政策,而加拿大的前五大银行也各自维持其市场占有率,历经二十年未曾改变。此显示,银行无兼并之风的城邦、银行无流血竞争的经济体,金融相对稳定。而西班牙的实证研究则显示:金融自由化与解除管制会刺激银行承担更多的风险。换言之,银行竞争,岂能多多益善,金融稳定不可牺牲。

  这波金融危机已近尾声,金融管制的变革,方向业已确定:管制的范畴会愈来愈广,管制的力道将愈来愈强。换言之,全球的金融管制正朝向“限制银行从事无边无际之竞争”的典范移转。

  台湾地区如果不想背离金管革新的潮流,现在就要严肃面对两岸金融开放所可能引发的竞争热潮。值此台“立法院财委会”、台“财政部”与台“金管会”集体前往北京商谈MOU的时刻,建议金融主管机关应合理安排台湾的银行西进之秩序,因为一窝蜂是非常危险的。而且台湾地区如果想要告别银行过度竞争的悲剧,此刻即应规划陆资银行登台与陆资入股金融控股公司的防卫机制,因为竞争一旦激化,最终将会后悔莫及。

浏览精彩评论 点击进入评论频道



(本文不代表中国台湾网立场)

[责任编辑:王赛赛]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