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联合晚报》3日社论指出,十一月三日,“历史上的今天”,将来会如何记载今天这个日子的意义?
大陆海协会长陈云林来台,创下很多纪录。两岸分隔六十年,他是来台访问层级最高的中共官员。“江陈会”的各项协商如果顺利,常规性“三通”及相关航权、金融合作等具体事项可望开放,为两岸互动创立新局面。更重要的是,以此为起点,两岸若能对“和平共荣,对等尊严”确立共识,阔步迈向此一大方向,则“江陈会”的确会成为两岸关系的里程碑。
社论指出,不过,因为陈云林来台,台湾内部及朝野关系也出现若干空前现象。“国旗”“能见度”和“总统”称谓,受到高度关注,甚至成为紧张话题。在野党扬言的蛋洗、围城、“如影随形”等“迎宾”手段,前所未有。也因此,政府为维持秩序和访客安全,用上了机场净空、广设拒马、万人警力维安等阵仗,堪称新纪录,也被某些人讥为太超过。
民进党主席蔡英文几乎是咬牙切齿地说,“请‘全国’人民记住这个日子”。十一月三日,是民进党所指控的“未来台湾还有主权空间吗?”的关键点日子,还是台湾将走向更确定的经济荣景和政治和平的里程碑?不只是“江陈会”的参与官员在写答案,台湾的社会氛围也正为此“历史上的今天”着上底色。
社论说,以一般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来看,今天的股市开红盘,物价称平稳,柴米油盐诸事照样进行,政论节目照样嘈杂。政治上虽有“风雨欲来”的气氛,但社会的多元意见和民生步调稳定坚实。换句话说,执政党没有孤注一掷、反民意而行的余地,反对党也不得不主张“和平理性”。台湾要对内部的民主成熟度有信心,何必担心失去“主权空间”?又为什么不能勇敢迎向更积极的经济机会?
社论认为,为十一月三日“历史上的今天”书写定义的,不只是两岸高层。台湾的朝野双方在今天有一共同任务:用不卑不亢的态度接待对岸来客,这样的不卑不亢要建立在对台湾人民的自信心上面。民进党要实践“和平理性”和“不反对事务性协商”的承诺,国民党捍卫两千三百万人民权益的责任更不在话下。以此为基础,“江陈会”才能推进和平共荣的两岸关系,写下今天的历史意义!
[责任编辑:张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