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年金本为基层民众福利政策 仓促上路恐将亏损

2008年07月23日 14:39:00  来源:
字号:    

  台湾“立法院”在休会前夕,赶工三读通过“劳保条例修正案”、“国民年金法修正草案”,短期内将推动劳保年金与“国民年金”。台湾《中国时报》刊文指出,两项新年金,适用范围涵盖所有劳工,以及目前不适用劳保、农保、军公教保险的社会弱势族群,政策立意都是为提高基层民众基本生活保障,这一点没争议,令人担心的还是财务问题。
  
  与全民健保一样,劳保年金与“国民年金”,都是“保险皮,社福骨”,表面上打着保险旗号,实际上,则是不折不扣的社会福利,在台当局财政日趋紧缩下,这项政策是否已通过严谨的财务精算都还不清楚,就这么仓卒上路了。问题是,万一十几年之后,这两项保险也步上全民健保后尘,亏损累累,尾大不掉,届时,不管哪个党“执政”,不管谁当“总统”,恐怕都得背负着这两个超级大窟窿!

  简单点说,对当局而言,实施劳保年金等于是饮酖止渴,管它日后爆发多大危机,只要能先度过眼前难关就好。

  目前劳工退休,只能一次请领劳退金,劳保基金潜在负债已经高达七千余亿元,如果大量退休劳工突然集中请领,劳保基金只好宣布破产。劳保年金延后劳工请领退休金年龄,避免全额请领,改成每月小量提领,可让劳保基金度过眼前危机。

  然而,文章认为,化解了短痛,却免不了长痛。依照劳保年金规定,实施第一年劳工保费费率为7.5%,以后逐年递增,到了第十九年,提高为13%。于是,问题来了:年长劳工依低费率缴保费,没缴几年,就可以领年金,年轻劳工却是保费愈缴愈高,愈缴愈久,缴了几十年,却还没资格领年金。

  尤有甚者,现在这批年长劳工,生于二次大战之后,号称“婴儿潮”,人数众多,马上就够资格伸手领年金。而1981年以后,台湾进入少子化年代,每个家庭一般只有两个孩子,只生一个孩子的,更是大有人在。于是,劳保年金制度就成了倒金字塔,少数精壮后代,养活一大批老头、老太太,心里自然不平。“立法院”通过劳保年金那天,“青年反债联盟”等团体,猛烈批评此制度不符“世代正义”,反映的就是这个现象。

  文章指出,这话,绝非危言耸听,日本就是前车之鉴。多少日本年轻人,觉得自己将来绝对享受不到年金好处,所以,宁可打零工也不愿进入就业体系,拒绝缴钱供养上一辈。台湾迟早会不会走上这一天?

  至于“国民年金”财务结构,则比劳保年金更不堪,劳保年金至少在表面上,好歹还有劳工与资方缴纳保费,而“国民年金”,一开始就注定是赔钱货。简单点说,“国民年金”原本目标,就是冲着农民保险与老农津贴来的。

  农保缴费只有七十八元新台币,包括生育给付、丧葬给付等支出几乎都是公库拨补,长期亏损严重,开办十年,当局已挹注资金一千一百亿元。农保之外,另外还有老农津贴,开办十三年来,当局填补将近三千亿元,并且,每逢选举就加码,没个止境。有鉴于此,当局才想出釜底抽薪办法,另外搞个“国民年金”,打算把农保、老农津贴并入“国民年金”。

  没想到,“立法院”竟然把农保与老农津贴抽离“国民年金”,农保与老农津贴窟窿没堵住,又另外挖了个“国民年金”大洞。照理说,“国民年金”是一种保险,每个月要缴六百七十四元,缴满四十年,才能领年金,问题应该不大。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要知道,军公教、劳工、农渔民都各有保险与津贴,刨除这三大类之后,剩下的,几乎都是孤苦穷困弱势。

  而“国民年金”制度另有规定,为保障弱势民众,当局对低收入户、中低收入与身心障碍者,按不同比例补助保费,低收入户和重度以上的身心障碍者保费则全额补助。由此可以预见,将来纳入“国民年金”体制者,主力应该就是这些社会底层弱势民众,成了没有保费收入,只有年金支出的社福救济制度。

  文章最后表示,无论是劳保年金、农保年金,还是老农津贴,还是低收入弱势族群“国民年金”,全都有助于保障社会基层民众福祉,全都应该落实推动。问题是,当局必须拥有丰足资金,以强力财政实力为后盾,而台湾目前财政状况,实话实说,并没有这种能力。怕只怕不管国民年金还是劳保年金,到后来还是步上全民健保后尘,一方面缩减适用范围,一方面增加保费费率,引发后续的无穷争议。

[责任编辑:张弛]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