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扁主导的台湾“外交” 怎一个“丑”字了得

2008年05月23日 09:12:00  来源:
字号:    

  5月20日,陈水扁黯然卸任。但陈水扁主导的“外交”丑剧却还在发展中。新加坡《联合早报》22日发表文章说,回顾过去两年来的发展历程,高潮起伏,丑态百出,真是怎一个“丑”字了得?

  文章摘录如下:
  
  这幕丑剧今天看来是过时了。丑剧始于2006年8月,近来媒体报道不多,观众稀少,掌声寥落,不知何时落幕,作个了断。

  但这幕丑剧别具义涵,特别是种种政策的拟定与推行所面对的争论,不论正面或反面,都有许多值得我们深思借鉴的地方。

  何为丑剧?简言之,扁当局为了与巴布亚新几内亚“建交”,高官通过掮客,付出3000万美元贿金,结果遭到处理事件的中间人私吞,钱不知流向,责任不知谁承担,严肃的“外交”活动变成了闹剧。

  又丑又闹,真的了不得!我的观感有二:一是有趣,极具戏剧性,扑朔迷离,常理无法理解。涉案人面对电视镜头,可以先是绝口否认与丑闻有关,“我不是坏人,我是清白的”,强调自己没拿一分钱,而实际上赃款是被自己人坐地分赃了。前后矛盾,毫无羞耻感。

  二是可悲,有其历史意义。演员演出的是令人伤感的悲剧,台湾“国际形象”严重受损,令人不胜唏嘘。所谓机密,原是既不透明,也不公开的黑箱作业,可是都在喧闹声中公开了。“机密外交”的经费竟然不见踪影,结果要追究“人”的责任,又要追索“钱”的去向,这样的玩法,真妙!

  我们有机会看到扁用人政策的种种怪异模式,知所警惕。扁用人惟亲,这不是我说的,台湾舆论都持有这样的看法。

  用人的问题在用人不当。丑剧传出受贿赂的名单有七人,五名当局高官,两名掮客。高官手操大权,把公家体制转向为私器;掮客只牟私利,弄虚作假;加上“司法”无能,虽有严格的法律条文,执行时却缺乏严格的监管机制,功亏一篑。

  更要命的是,三名“部长”办公室和官邸都遭到“司法”单位的搜查,创下台湾“司法”的纪录。一名掮客自称是新加坡人,而事实上他原籍台湾,在记者会上,竟然请翻译传话,荒唐透顶,真绝!

  扁团队留下的烂摊子难以收拾,对马英九而言,确是一个沉重的担子。(彭世灼)


 

[责任编辑:张弛]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