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联合晚报》昨天的社论指出,“一世英名,毁于一旦”,很多人忍不住用这样的字句来形容在“金援弊案”中越陷越深的邱义仁。从“编联会”、“新潮流”到多次在艰困时期担任民进党秘书长,邱义仁曾经是台湾民主运动中举足轻重的关键人物,然而经此一遭,将来大部分的人只会记得邱义仁和“十亿弊案”牵扯不清,这样的发展,的确让人唏嘘。
社论说,邱义仁在民主运动中建立起的名声是毁了,不过,真的是“毁于一旦”吗?恐怕未必确然。邱义仁的名声其实不是突然在弊案爆发后,轰然崩溃,在此之前,有好几年的时间,他自己的选择,他自己的作为,早就不断侵蚀了他的历史地位,弊案只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吧!
邱义仁的沉沦,从2000年“总统”大选和陈水扁密切合作开启其端,在“两颗子弹”事件中有了戏剧性的转折。邱义仁和陈水扁一起将民进党改造成“选票至上”的政治机器,用一种纯粹技术性算计的角度看待选举,对自己的选举操盘能力,有了越来越高的信心,终至于完全不顾理想,也不顾台湾整体利益,只要是能拉拢选票、创造选举胜利的,就是他们要做的事。
社论指出,“两颗子弹”过程中,邱义仁刻意在“总统府”记者会中误导民众,强化了“两颗子弹”的选票效应,让陈水扁险胜当选连任,邱义仁与陈水扁的关系更形密切。虽然外界还是视邱义仁为“新潮流”领袖,事实上从那时起邱义仁就已经跟“新潮流”疏远了。更进一步,在陈水扁政权风雨飘摇时,邱义仁毫不掩饰地表明“我们都是保皇党”,他的身分他的立场,早已经与民主没有一点瓜葛,单纯只剩权谋和利益的考量了。
权谋放中间,民主理想摆两边,那个时候的邱义仁,处在最有机会让陈水扁垮台拯救台湾民主也拯救民进党的位子上,然而他的选择却彻底背离年轻时代的立场。不必等到“金援弊案”,那个时候的邱义仁,已经将自己的尊严与名声拱手送走了。或许应该这么说,弊案不过是这一连串惊人的错误判断,最终的一个句点吧!
[责任编辑:张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