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新“内阁”第一波人事公布,可看出马英九给了刘兆玄相当的用人空间,虽然颇具争议,但从大局的角度来看也是有相当的说服力度的。与陈水扁时代一手独揽的局面大相径庭。下一波人事即将展开副“首长”的任命,这一点,扁当局八年畸形的“副手政治”亦可为新当局之殷鉴。
台湾《联合报》今日发表社论说,“副首长”的人事布局,本来一则具辅佐功能,一则可作为培植新人接班之准备,部署上可攻可守。陈水扁就任之初,即大量安排亲信和子弟兵占据副手位置,原被认为是颇具轮替梯次的创意安排;孰料八年下来却荒腔走板,除了少数人如李逸洋顺利接班外,其余或者铩羽,或者涉案,或者长期沦为陈水扁干预行政的“副位黑手”。扁当局这一页“副手政治”,简直不堪闻问。
最典型的事例,莫过于扁当局在看守期间发生的鐽震案。此一利益庞大的军火工业计划,由陈水扁直接指挥,在“行政体系”内的转承一概越过主官,由“副首长”挑选少数亲信人马执行。在“行政院”,是“副院长”邱义仁一手包办,直接找吴乃仁和林文渊承接,张俊雄反处于状况外;在“国防部”,是“副部长”柯承亨较“部长”李天羽更深知内情,连“军备局长”吴伟荣都比李天羽参与更深。这种“轨道外”的操作方式,不仅使民意机构无从监督,甚至对“行政体系首长”都刻意欺瞒蒙骗,这才是可怕之处。
这种“副手越位”的操作,不仅破坏行政伦理及责任政治,更对台湾利益构成莫大的威胁。第一,这是“元首”亲手凿穿了体制的后门,方便了自己,却使“部会首长”的权力遭到架空。第二,透过副手的“单线操作”,表面上仍寄生体制之内,实际上却完全不受体制拘限,行政内部的监督对其形同虚设。第三,这种“后门运作”的最大魔术,是把公与私的界线暧昧化,将台湾利益挪作政党或个人私用,最后却不必负责。
社论说,试想,李天羽在鐽震案中多次被上层和下级蒙在鼓里,然而一旦事发究责,首先挂冠求去的却是他,而居间上下其手越权主导此事的官员却安然无恙。最后,鐽震案竟用草草数十字结案,其实也只是准确反映了扁当局“胆大包天、无所畏惧”的性格罢了,不是吗?
除了鐽震案,从最近的事例,人们还可以看到许多类似“副手政治”为祸的案例。以华航购机案为例,华航被质疑多付出一百多亿元购买空中巴士,且在签约前夕由“民航局”核可的购机公文,竟越过“局长”张国政,不寻常地由“副局长”王德和代为决行,张国政则称自己对此“毫不知情”。可疑的决策转变,跳跃的行政程序,是谁在慷公帑之慨?
再看,台湾邮政储金奉命转存百亿支持阳信,据称是“忘了是谁”的“行政院”高层授意兼任台邮董事长的“交通部次长”何暖轩行事;何暖轩不仅奉命照办,并四度和阳信延约,对百亿储金的安危丝毫不以为意。
“经建会副主委”张景森日前在“环评会”上表态,称苏花高的兴建与否应留待新当局决定,更值得玩味。建苏花高是陈水扁当年的竞选承诺,且在游锡堃任内纳入新十大建设,张景森都是主要的规划者;如今政权即将易手,却选择用最草率的方式抛弃自己的承诺,多么举重若轻!张景森首度参加苏花高环评即作出关键的弃守宣言,这和他首度出席台电董事会是为了去帮黄傅源护航对照,这样的“副主委”,真是威风八面!
社论最后说,之所以不厌其烦列举扁当局“副手政治”的丑态及畸形,一则在提醒新当局不要重蹈覆辙;二则希望民众了解,八年来当局体制及专业伦理已遭破坏到变形走样,这需要一番整治才能复元。陈水扁在当局体制中开了那么多便道,只是为图自己的便利;可惜这些他无一能够带走,徒然留下“后门政治”的劣绩与恶名。
[责任编辑:高斯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