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台湾失业率屡创新低 经济转型不容忽视

2008年01月09日 10:49:00  来源:
字号:    

  

  尽管台湾官方所显示的失业率数字屡创新低,但淹没在背后残酷的实况则是:去年十一月因工作场所紧缩或歇业的失业劳工已超过十二万人,比去年同期增加九千人。根据台湾《中国时报》日前一项调查报导显示,去年前十一月台湾解散、撤销与废止的公司家数高达四万八百家,已创历史新高,甚至比经济负成长、SARS时间更为恶化。这还不包括传统企业倒闭解散旺季十二月的数字在内。因为倒闭家数大于新设家数三万一千家,去年台湾公司家数不增反减,只剩六十万四千多家,减幅同样创下历史新高。这已是继“民国”九十一年的高点后,首度再回到这个高点。

 

  统计绝不仅仅是冰凉的数字而已,每个单一数字代表一名失业的劳工,每个劳工背后牵动的则是一个家庭,超过十二万因工作场所紧缩或失业劳工,也意味会有超过十二万家庭今年的年关还不知道将怎么过。

 

  《中国时报》今日社论说,台湾公司家数萎缩,对一个拚经济不离口的扁当局而言,绝对是空前的警讯,绝非发个新闻稿宣称商业成长动能持续活络,就能粉饰太平了。更何况,企业倒闭问题已经波及到就业市场,因关厂歇业非自愿性失业的劳工,五年来第一次出现反转上升的现象,任何一个心中以人民幸福为念的政治人物,都不应再忽视。

  公司家数快速萎缩,反映出台湾当前的两大经济隐忧:一个是创业动能的消失;一个是内需成长趋缓的痛苦。宁为鸡首,不为牛后,曾是台湾创业精神的写照。从王永庆、张荣发到施振荣、郭台铭一个个白手起家的故事,是无数创业者的学习对象,也是台湾奇迹的见证。台湾虽然是一个小岛,却能成为全球第三多创业投资公司的集中地,有宝岛之称。昔日之辉煌,正在慢慢消逝!

  社论还说,创投业在前年,实际营运家数首度减少,由二○○五年二百三十一家,减少到只剩二百一十九家。因为找不到可以投资的案子,前年创投甚至把钱还给投资人,导致全体创投资本额减少一二八亿,这都是从未发生的现象。创投之所以重要,因为这象征未来经济的成长动能,预言还有多少人可以白手起家,再演台湾奇迹。

  不容讳言,台湾经济的确是在转型的关口,从制造业往服务业走,是一项艰巨的挑战。但服务业不可能凭空出现,台湾要发展新加坡、香港式高附加价值的服务业,如:金融、会计等,就得像这两个城市一样,找到腹地市场,需要资金自由进出,卸除厂商投资上限管制的道理,其实再清楚不过。

 

  但实况却是,“经济部”调查,海外营收大于岛内营收的企业比例已达三三%,但海外获利只有一八%分配给岛内股东,资金真正汇回的更少。吵嚷了三年多,台湾的股市国际板仍如空中楼阁,但台商在香港挂牌却是一波又一波。

 

  非都市地区如:澎湖、台东、花莲要发展观光,观光要朝高附加价值走,必须有专业化的经营与投入。要吸引外资或岛内生意人投入,必须要有稳定的客源,绝非旅游就足够,更何况多年来,台湾一直处于脑力外流的状态,保守预估五十万台商定居在长江三角洲一带,高消费力客群转往彼岸消费。台湾内需就像水不断外流的池塘,一直找不到新的活水浇灌,这是岛内企业去年倒闭家数创新高的真正原因。

  在全球化的时代,已经没有任何一个区域,可以单方面关起门来。更禁不起资金只出不进,人员只离不来。台商全球布局,专业管理者、中产阶级远赴异乡打拼,不能挡也挡不了。政府就应该想办法,在全球化的竞逐中,替台湾找到新活水灌注。香港能够迅速复苏,谁说台湾不能呢?

  社论最后表示,对生活在台湾这片土地上的人民而言,没有人想要唱衰台湾。但结结实实的数字告诉我们,包括亚力山大健身老师在内,超过十二万非自愿失业劳工告诉我们,这是再现实不过的生计问题,也是未来的隐忧。年关又要到了!谁不想过个好年呢?

 

 

 

[责任编辑:高斯斯]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