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譬喻的孙中山先生讲过一个故事:一位挑夫以辛苦所得买了一张彩券,得中首奖,高兴得喜出望外,随手将挑货的扁担扔掉,准备从此过安逸舒服的日子。没想到,他的彩券藏在扁担里,再回头寻觅,早已不见踪影。这个故事生动地将得意忘形却自毁前程的道理,幽默道破。台湾《经济日报》今天的社论说,我们总以为,现实世界里,应该没有如此愚蠢而鲁莽的人;事实上,台湾正是活生生那个挑夫。
半世纪来,台湾从百废待兴的战火余烬中,将原本贫穷落后的海岛,胼手胝足地达到工业化,其成就甚至被誉为经济奇迹。所凭恃的,除了民众辛勤工作、艰苦奋斗之外,更重要的就是努力学习新技术、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因而得以贫乏的资源、有限的人力,使经济快速增长,每人所得直线上升,远胜同侪,脱颖而出。
在一个贫穷落后的地区,提升技术水准、充实专业能力,是十分困难的;除了透过模仿,更需要从原理到实作,按部就班地谆谆教导。因此,从较低阶的工业、商业技职学校,到各处的工专、商专,培养技术人力厥功甚伟,为经济奇迹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主管机关也设置多处职训中心,为求职与在职劳工快速培训若干基本技能。就是这些一向被人忽视的学校与机构,才让被升学主义淹没的台湾仍能有源源不绝的产业中坚力量支撑经济的傲人发展。
但,俱往矣!社论感叹,当我们为跻身已开发地区之列而顾盼自雄,欢欣享受前人辛勤耕耘的果实时,却一如那个得意忘形的挑夫一样,随手丢弃了提升技术水准、充实专业能力的扁担。一个个学理与实务相辅相成,深为业界器重的专科学校,纷纷改制科技大学,将黑手的行头弃之犹恐不及。随着升学主义的浪潮,不断增设普通高中、大学,使完全欠缺实务技术熏陶的高中生、大学生满街走;对那些仍坚守岗位,但处境却愈来愈艰难的职业学校不屑一顾,给予最少的资源令其自生自灭。原来以济正规教育之不足、备企业不时之需的职训中心,则抱残守缺、僵化落伍,早已与时代的需要脱节,求才、求职者两皆兴趣缺缺,因而年年都在检讨其存废。
这样的凄凉景况,正与台湾经济近年来的衰弱无力相互呼应,必非偶然。更可虑的是,落后国家挟数十亿极低廉无技术劳动涌入全球市场,台湾的工资既在其数十倍以上,唯一足与抗衡的,只剩下技术与专业能力;当我们漠然将扁担中的宝贝随手抛弃,还有什么支撑经济力争上游的实力?
社论指出,在这个决定台湾经济向上提升抑向下沉沦的关口,大力振兴技职人才的教育训练,乃是决定走向的关键。在这个时刻,走投无路的“劳委会”职训中心,找到了一个重新出发的新方向:将北中南五大职训中心,定位为区域人力资源运筹中心,以调和地区技术人力之供给与需求为主,辅之以自行办理的职业训练。
我们要为这个新定位的眼光与魄力喝采,因为它抓住了台湾经济中气不足的病灶;果能发挥功能,甚至可以力挽狂澜,以整合的资源快速而且周密地充实产业界的技术人力。可是,要以穷途末路的几个职训中心,挂出如此大气的新招牌,空口高喊这样伟大的新任务,恐怕只是缘木求鱼,徒劳一场。
社论认为,今天的职训中心,先天不足,后天失调,又有迭床架屋的各级主管层层节制,以及繁文缛节的法令规章重重捆缚,转变成区域人力资源运筹中心,简直没有一点希望。首先,各职训中心的编制以训练师为主,但那些教导传统技术数十年的训练师,究竟有几人具备能耐可摇身一变,成为精擅市场调查、钻研需求研析、擅长统筹协调的运筹专家?
其次,各职训中心被赋予远超过其所能的新任务,却未设计出有效的监督考核机制,建立起灵活可行的运作模式,复欠缺高阶研究人力密切支持,只像一群无头苍蝇,随其领导者的心意胡冲乱撞,或者少做少错,真能有任何成果,也只是运气、偶然罢了。
社论最后表示,我们既深深肯定运筹中心这个大方向,就期望主其事者能以大魄力将职训中心整合为一体,成立一个有如外国企业大学一般的产业技术大学,在适当区位设置营运总部与研发中心,整合支持北中南五个分校;并依实际需求汰换或培训所需运筹专家,真正对台湾技术人力之需求了如指掌,并将包含正规与非正规的一切培训资源完全整合,的确可以开出一个灿烂的新局。我们拭目以待。
[责任编辑:张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