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台湾中油、台塑石化垄断油价 当局岂可坐视

2007年11月02日 10:00:00  来源:
字号:    

  国际原油价格再度飙高,台塑石化、台湾中油昨先后宣布汽柴油每公升涨九角,其中九二、九五无铅汽油均首度突破每公升三十元,造成民众沉重负担。岛内油品价格涨幅是否合理?目前台湾中油采用的浮动油价机制能否反映真正的成本,据此而制定出合理油品价格?以及台湾中油是否善尽公营企业稳定物价与市场秩序的功能?备受民众的强烈质疑。

  台湾《自由时报》今天刊载社论指出,表面看来,国际原油价格不断飙高,岛内油品价格随之调涨,似为合理的举措。然则民众之反对者不在涨价,而在于涨幅是否合理。而涨幅是否合理,主要可从两个角度:公营企业的角色,以及岛内油品的真正成本,加以深入探讨。坦言之,从上述的角度分析,在台湾中油与台塑石化联合主导下,岛内油品的涨幅显然并不合理,以致让两家公司平白赚取数百亿元的惊人暴利。

  首先,岛内油品市场主要由台湾中油与台塑石化公司分食,是经济学上所谓“双占市场”。台湾中油为公营企业,公营企业存在的目的,乃在避免特定企业垄断市场与重要民生物资,并发挥竞争效应,使价格更趋合理,降低民众的生活负担。换言之,台湾中油之存在,绝非只是反映成本,获取盈利而已,而是具有更重要的社会功能,即避免价格激烈波动,或不合理的飙涨,发挥稳定市场与物价的作用。

  然则,从近年来台湾中油在油品价格调涨的决策与态度看来,显然已经背离了公营企业存在的初衷,反而沦为与民营企业共同把持市场的帮凶。根据一份研究报告指出,自二○○二年油品市场开放自由化后,其中除了一段时间有台湾埃索参与竞争,形成三雄鼎立局面时,曾发生油品竞争效果,其它台湾中油、台塑石化形成双占市场时,绝大多数的价格调整之幅度是一致的,而且时间差亦仅有数小时。尤其在油品的销售上,亦采取特殊的手法,而造成联合垄断之实。例如工厂需要使用的重油,若向台塑石化购买,一旦想改向台湾中油购买,比较两家的品质,就会遭到拒绝。此种无联合垄断之名,却有心照不宣的联合行动之实的作法,逼使消费者无从选择,只能乖乖就范。此举亦让台湾中油、台塑石化两家公司获取暴利,光是今年前三季,即分别大赚二百亿元,六百亿元之巨,可见台湾中油根本未尽到其为公营企业的责任,反倒与台塑石化连手剥削消费者。

  其次,从成本层面探讨。油价的成本,包括购油成本、人事支出、机器设备等,而台湾中油与台塑石化在每一项成本中均不相同,甚至有悬殊的差距,岂能订出同样的油品价格?以人事成本为例,去年平均每人人事费用台湾中油为161万元、台塑石化为116万元,加上台塑石化设立较晚,机器设备较新颖,效率也较高,因此若无联合垄断行为,采取自由竞争,则台塑石化按理应采取低价策略,以争取更大市占率,打倒竞争对方。然则,何以台塑石化宁弃低价优势,与台湾中油订出同样的价格,由此推论双方恐有联合垄断,坐地分赃之嫌?台塑石化是民营公司,以获利为最高目的,亦不可垄断市场,而台湾中油则显然更罔顾其社会责任。

  社论认为,尤令人诟病者,台湾中油所采取的浮动油价机制,系以购油成本占其总成本八成计算油价,但学者评估实际应为六成而已。由此可见,台湾中油显然将其沉重的人事负担,及机器设备折旧、低效率等,透过不合理的涨幅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台湾中油未实施浮动油价前半年,营运毛利率为负2.58%,实施后半年则大幅好转为5.26%。浮动油价机制之不合理,由此可见一斑。更严重的是,同样的涨幅让经营绩效更佳的台塑石化简直赚翻了,毛利率高达14.49%,是台湾中油获利的三倍。

  综上所述,社论指出,台湾中油不仅在浮动油价机制的计算方式上,显然极不合理,无法反映真正成本,照顾消费者权益,尤要者,因台湾中油的无效率,不能压低油价,善尽公营企业的社会责任,反倒与台塑石化联合垄断,剥削消费者,并让台塑石化坐收暴利。像这种无效率的公营公司,既无法稳定物价,照顾民众权益,当局此时实应慎重考量其存废问题了。


 

 

[责任编辑:张弛]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