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因应国际油价上涨并缓和岛内物价涨风,台湾“行政院长”张俊雄日昨宣布,中油公司即日起对大众运输业者补贴柴油每公升三元、出租车业者补贴汽油每公升二元,估计每月补贴金额达一.七亿元左右,悉数由中油自行吸收。
台湾《工商时报》今天的社论说,对于台湾当局此项补贴决策,虽然有“部会”首长立即正名为“折让”,但仍然引发社会各界激烈争议,原本应该感谢德政的大量用油业者反应不一,舆论、学者则大都批评政策偏差,当局照顾特定业者不该由全民埋单。我们认为,中油究竟是政府部门抑或营利事业的定位如果不能厘清,类似争议将永无休止,当局也将永远陷在“父子骑驴”、里外不是人的尴尬困境中而无法自拔。
社论指出,在当局的补贴决策中,对属于大众运输系统的客运业者补贴柴油决议,相对上比较没有争议,甚至成功地达到令业者不调升运费以平抑物价的政策目的。基本上,如此的反应颇为正常。因为,劝导民众搭乘大众运输系统,原本就是对抗高能源价格的最有效做法,尽可能维持低运费也是劝诱民众选择搭乘大众运输系统最有力诱因。事实上,不仅社会大众没有质疑,大众运输业者也明白表示放弃预定八月申请调高票价计划,也就是一般公路客运和国道客运票价都确定不会调涨,更甚者,大众运输业者间还传出因为补贴仅限与中油签约业者,以致有业者抱怨向台塑购油可能吃亏的疑虑,当局主导中油补贴大众运输系统业者购油成本决定,显然对其它业者构成威胁。
至于当局主导中油补贴出租车业者汽油售价决策,坦然言,不但争议四起,民众批评其拉拢出租车业者却由全民埋单,即使应该是主要受惠者的出租车业者也不领情,认为调高出租车费率较实在。从消费大众角度看,相对骑机车或是搭乘公交车、捷运等大众运输系统,以出租车代步者仍然属于经济能力较优族群,而中油的盈余本来必须缴库,等于是全民的钱,现在为了补贴经济较优消费者,以牺牲中油缴库收入来补贴出租车业者交换不要调涨费率,根本是由当局请客全民埋单。但从出租车业者的角度看,补贴只限中油客户,而且只限五百五十公升,根本不够实际消费数量,何况很多民营加油站原本提供的折扣早就超过中油此次的补贴,因此中油的补贴不算实惠。在不少出租车业者的心中,反而认定调整多年未变的费率,毋宁才是最直接,也是最实际的照顾业者做法。对此我们的看法是,当局体贴出租车业者营生困难而责成中油补贴,固然是德政,但牺牲中油缴库盈余形同全民补贴搭乘出租车的消费者,以及补贴无法满足出租车业者实际需要,确是此次补贴做法的缺失,与其各方咸表不满,不如放手让出租车业者调高费率,至于因而引发的“僧多粥少”(涨价吓退搭车民众),出租车业者只好自求多福,循市场机制克服难题。
社论认为,其实,相对出租车补贴油价引发的问题,我们认为中油实行的浮动油价制度与中油定位,才是一切油价争议的核心与症结。具体而言,改采了浮动油价制度,中油即转亏为盈,而且半年盈余即高达一百一十三亿元,难怪朝野认为浮动油价制度暗藏玄机,也难怪包括消基会在内党政各界一再要求中油将成本、收入、营运账本向社会大众公开。就此我们认为,岛内油价真实反映国际油价涨跌,也就是依循供需决定岛内能源价格,理论上应该继续维持,但计算的技术方面,包括台币升值独惠中油、援引西德州现货油价为指标涉及不公,甚至造成浮动油价向中油偏袒的结果,现行浮动油价的计算方式应考虑改弦易辙,不可让中油发“国难财”,并让全民沦为受害者。
在此同时,很多长年来中油经营层次方面的争议,包括实行浮动油价制度及补贴大量用油业者,其实都源自中油的定位不明。如果中油是当局行政体系的一部分,不管是直接或间接隶属行政体系,照顾民众、平抑物价都是份内职责,经营即不必讲究盈亏,最好编列预算支持一切政治任务。反之,如果中油是营利机构,当局即不应指指点点,而应放手让中油依市场机制经营运作,当然中油也不应该享有任何特权或行政优惠,包括寡头垄断的市场型态应立即打破。
社论最后表示,我们相信,如果中油的定位获得厘清,很多的争议当可迎刃而解,台湾的油品消费者也可以得到更公平的对待。
(编辑:晓章)
[责任编辑: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