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国际视点

全球裂变中的大国关系

2016年12月30日 10:14:34  来源:北京青年报
字号:    

  国际形势的变化或可比附股市,有时平缓,有时剧烈,“个股”尤其是“权重股”走势会对“大盘”盘面带来影响,而“大盘”阴晴对“个股”表现往往更具决定作用。在意外频发、乱象丛生的2016年,国际形势的“大盘”显然难以乐观。受“消息面”不断传出的意外信号影响,世界政治和大国关系在深度调整中出现裂变。

  全球裂变突出表现在国际“风向”的变化,引领者则是在过去三百年中先后扮演世界头号强权的英国和美国。上半年的英国脱欧和下半年的特朗普当选,分别传递出英美从全球体系向国内“回缩”的倾向。美国作为头号强国,其全球布局的调整必然引起联动效应。“战略再平衡”是奥巴马最大的外交遗产,核心在于加强对亚太地区的掌控。尚未上台的特朗普已准备拿“再平衡”祭旗,高调宣布将废除作为再平衡政策经济领域支柱的TPP。

  特朗普的“回缩”不是“关门主义”,而是将对外政策的着眼点从领导世界,转向了获取交往中的“实在好处”或绝对经济收益。当选不久,他就在“一个中国”问题上触碰中国底线,连奥巴马也忍不住劝其不要玩火。特朗普还组建了“富商+军人”的执政班底,提名埃克斯美孚总裁出任国务卿,让外号“疯狗”的鹰派军人担任国防部长。世界将要面对的是一个爱惹事、不消停,通过不断撩拨挑逗他国换取美国经济利益的另类美国总统。由此,中美之间竞争的重心很可能转向经贸领域,但政治军事领域的摩擦恐怕也不会减少。

  美国和俄罗斯的紧张对峙仍在延续。从G20杭州峰会上奥巴马与普京相遇时的“眼神杀”,到APEC峰会期间“史上最冷漠握手”,都折射出美俄矛盾已经冰冻三尺。不过,否极泰来是国家间关系的规律,特朗普上台给美俄改善关系带来了机遇。从美国大选中特朗普的“亲俄”言论及其与普京之间的惺惺相惜,到关于俄暗助特朗普上台的传言,都让“美俄接近”的预测甚嚣尘上。一些西方媒体乐于把特朗普看成中俄之间的一个“楔子”,用“小三”介入可能“离间中俄”的思维自我宽慰。

  应当承认,来自西方的共同压力是近年来中俄接近的重要背景。不过,中俄并非同盟,两国关系也不针对第三方。中俄元首年内实现6次会晤,普京则再度访华,两国在签订30多项合作文件的同时,还共同发表了关于维护全球战略稳定的声明。这表明,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并非建立在传统的合纵连横思维之上,而是具有充足的内在动力。何况美俄冲突的根源主要不在领导人的个人关系与政策,而更多是来自地缘政治等利益冲突,两个强势领导人狭路相逢,惺惺相惜绝不意味着在国家利益上让步,妥协反而变得更加困难。

  深陷严重内部危机的欧盟无暇他顾,国际影响力进一步衰落,而同样影响力下滑的日本却在焦虑感、压抑感、失落感的支配下不甘沉寂。安倍先是在5月份访俄,试图在美俄对峙的情况下搞“平衡外交”以自重;随后又借主办G7峰会大力炒作南海问题,针对中国的意图明显。不过,安倍缺乏综合实力支撑的“求关注”更多只能是自娱自乐。

  在西方传统大国大多遭遇困境的背景下,中美俄印作为未来四大国的影响力愈发凸显。中美俄在客观上构成一种全球“大三角”,而中俄印则在亚欧大陆成为一种“小三角”。中俄印分别推出的“一带一路”、“欧亚经济联盟”和“季风计划”在年内的对接取得较大进展,避免了在区域合作中的恶性竞争;三国还利用上合峰会、金砖峰会等契机,站在一起争取新兴国家的治理权,在争取“让责任和权力相匹配”中促进了团结。不过,就像中美俄不是“魏蜀吴”,中俄印也并非“刘关张”,在“义利兼顾”原则下理性面对问题,妥善处理分歧,才是促进大国关系良性互动的长久之道。

  2016年的全球裂变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大国关系的“基本面”,也孕育着进一步重塑国际关系的强大动能。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中国需要对来自外部的风险和挑战做更多准备,且行且谨慎。(卜永光)

[责任编辑:郭碧娟]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