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华尔街日报》10月10日文章,原题:游埃及的中国人,有一种独特的给小费方式 中国游客叶三石(音)游览凯尔奈克的古庙群时迷失了方向。一名埃及向导给他指了路。为表示感谢,叶先生给了对方一个硬币大小的红色小盒。盒内装的是一种能产生凉意、散发薄荷味的油膏,此物已成为游埃及中国人的一种货币。叶先生带了50盒,在他6天的埃及之游中,把它当做小费给人。
25岁的叶先生说:“来埃及前,旅行社多次叮嘱我带上清凉油,以便当礼物送人,这会让旅行更轻松些。”从吉萨金字塔到红海,中国游客习惯送这种油膏。他们不给现金小费,许多人都收到过,既有酒店员工,也有装饰品小贩,还有海关人员和持AK-47的警察。
一种油膏何以成为拉近两个古代文明关系的东西,这是个小小的谜团。埃及资深导游瓦利德·克里姆认为,该做法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国的外交使团。当时,中国还穷,代表本国文化的东西就被当做礼品赠送。中国东北师范大学研究古埃及的学者李晓东(音)认为,中国游客最初带清凉油是自用,后来发现埃及人也喜欢。“埃及很热,他们喜欢清凉油也在情理之中。”
叶先生的埃及游快结束时,所带的清凉油分完了。在胡尔加达机场,又有一名安检员索要清凉油。叶先生说:“我没有了,全给你们的人了。”但这名安检员一边嘴里不停地说“清凉油”,一边在他的背包里寻找安检机显示屏上的那个圆盒子。结果让安检员懊恼的是,那是一个装眼药水的小瓶。(作者李培[音]、窦伊凡,乔恒译)
[责任编辑:韩静]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